这座小园极致的园林,却有着江南第一门楼

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今天,到苏州园林不游网师园,亦憾事也。苏州有很多园林,部分甚至还是皇家园林,但是从造园艺术上而言苏州的四大名园当数“拙、留、狮、网”。其中的网师园,面积很小,艺术上却堪称大手笔,将中国古典园林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的手法运用到了极致,所以此园被陈从周先生誉为“小园极则”。





烟雨姑苏 小园极则






网师园含蓄,在车水马龙的十全街上毫不显山露水,只有几块小小的指示牌提醒路人它的存在。这是一座典型的宅院合一的私家园林,是苏州园林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网师园占地面积只有半公顷,住宅沿中轴线展开,一共四进院落,整个园子的亭台楼阁都是临水而建,全园处处有水可依。


这座园林建造于南宋时期,它是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当年史正志被弹劾罢官后,他就退居姑苏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园林,因为府中陈列了42厨,有万卷书卷,所以命名为“万卷堂”。清乾隆时期,曾官光禄寺少卿的长洲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重治别业,用作归老计,就是用来奉养母亲的住所,于是便改名为“网师园”,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到乾隆末年的时候这里被太仓富商瞿远村买了下来,他在这里种了很多的树木和观赏木,把每一寸土地都用得恰到好处,这里占地面积不大,但却是非常的幽静雅致,如今的网师园还保留着那个时代的建筑风格


这里的总面积没有拙政园的六分之一大,但是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富有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


整个网师园分三部分,东边是住宅,中边是主园,西边是内园,这是苏州典型的清代官僚住宅。检票入园后来到住宅区,前门口砖雕非常的恭喜雕刻得十分精美,堪称封建社会仕宦宅第的代表作,就算再去到别的园林它们的砖雕都没有这边的精致,这块砖雕便是面对万卷堂的砖雕,刚进来的小伙伴一定不要错过,而且门楼为乾隆时期建造的,被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中同类门楼之冠


万卷堂后面是撷秀楼,它是内眷聚集的地方,古代的男女制度非常清晰,一定会分楼而见。楼后面的五峰书屋便是以前园子藏书的主要地方。这里面非常的空旷明亮,展示了三处清式的家具陈设,非常的富丽端庄。

来到主园,这里是三进厅堂,有苏州园林中最小的石桥,叫做“引静桥”,小桥在彩霞池东南水湾处,呈弓形,是一座地道的袖珍小桥,不愧为佳构之作。
小桥旁边的水池叫做彩霞池,当年取自史正志爱女的芳来到主园,这里是三进厅堂,有苏州园林中最小的石桥,叫做“引静桥”,小桥在彩霞池东南水湾处,呈弓形,是一座地道的袖珍小桥,不愧为佳构之作。小桥旁边的水池叫做彩霞池,当年取自史正志爱女的芳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月到风来亭”是网师园的著名景点,就在彩霞池旁边的假山之上,亭子的名字取自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晚色秋将至,长风送月来”。欣赏彩霞池的最佳位置便是松读画轩,屋里的视野非常好,采光极佳,摆设的家具是明代风格的家具,在画轩另一侧的门前有两棵古树,其中一棵相传是南宋史正志亲手种下的,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在网师园的西南边还有一个涵碧泉,名字取自宋朝朱熹诗“一水方涵碧”的意思,曾经这里有个树井,后来树枯死后,井也被埋没了,但是1958年修葺的时候,挖出一块石头,上面写着“涵碧泉”三个字,继续往下挖,把水也挖了出来,真的是处处有水的网师园。


在涵碧泉北边有个小亭子,叫做半亭,亭子里有一块长得像展翅高飞的老鹰样子的石头,又被叫做“鹰石”,相传是唐伯虎的遗物。这座网师园也是藏在巷子里的园林,里面还有很多惊喜值得我们去探索。


门票:


4月—5月、7月—10月 旺季 40元/人

1月—3月、6月、11月—12月 淡季 30元/人


美食:


平江路在苏州作为历史非常悠久的街道,不仅整个街道内的建筑和历史氛围十分的吸引人,而且其中很多的小吃都是非常经典的,重点各类品种都很丰富,价格也是属于经济实惠型的。


交通:


当地交通:

乘坐55路、202路、529路、811路、931路“网师园”站下,沿带城桥路往南走一点到阔家头巷,再沿阔家头巷向东步行100多米即到。

杭州自驾路线:

杭州—崇贤枢纽—观音桥枢纽—苏州城区互通—南环东路—人民路—带城桥路—网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