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乡愁

有一部电视剧叫《滚滚血脉》,是演绎清朝康熙年间闽赣粤客家人迁徙至四川那段波澜壮阔而又充满艰辛的迁徙历程。这个迁徙是在当时政府的政令下,有计划的迁徙,至少能知道自己去何处,能有组织。而那些更加远古年代,从中原迁徙至闽赣粤边界地带的客家先民们,一路到来,则可以用悲壮来形容。


客家三州,嘉应州、赣州和汀州。赣州就是江西南部,嘉应州是清代对梅州的称呼,现在早已经改为梅州,汀州是福建汀江中上游地区的称呼,现在还保留有长汀这个地名。赣南、闽西和粤东地区,是最早的客家人聚居地,也是一个大避难所。


要了解客家人,就要知道一些地理和历史的知识。这个地域在罗霄山脉以西南,岭南以东北,武夷山脉西南,群山环绕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即使是现代也属于交通不便之处,何况古代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全靠脚力的时代。古代,中原是中华文化的正统,也是地理中心,梅州地区是绝对的“南蛮”,南方荒蛮之地。即使是湖南湖北,在中原看来都是南蛮子,何况广东福建。


客家梅州,中国式的诗意栖居千年古城梅州,被称为客家世界里的香格里拉。山水间山歌传情,围屋间扣肉飘香,梅州是客家人内心深处的地方,更是你深入客家不可不去的地方。艾青曾说:“为何我的眼中常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有这么一个地方,以梅为名,以梅花为尊,诉说着她的高傲、坚毅和对儿女的眷眷深情。对于客家人而言,梅州就是饱含他们深情厚爱的心灵领地。客家人对梅州的深爱,不为别的,只因她浓浓的客家风情和深深的客家足迹。



在梅州,一寸土地、一座房子、甚至一草一木都渗透着客家文化的点点滴滴。有人曾发问,“客家为何人”,而事实上,客家人的是与否,不在居之地所和人之外貌,而在于独一无二的客家文化中。


客都深处别样风情


在梅州,令人感叹的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就是勤劳智慧的客家妇女。是符合中国审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典范,土地劳作、编织身上衣等无一不精,教儿育女、打理家事样样圆满。赞叹的同时不免产生对客家文化的敬仰之情。若是幸运,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客家美食,豆腐为皮鲜肉入馅的酿豆腐、飘香的梅菜扣肉,品一下浓香不散的擂茶,感受客家人的热情和别致的生活哲学。


漫步在客家符号性的建筑围屋中,在厅堂、衬祠间出入,抚摸那低矮的照墙,在方与圆的相成中静静地体味,那些跳跃的设计智慧和这个屋子的古今主人。客家话是客家文化的魂,是维系这个民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客家人交流、互动与思想碰撞的载体,同时,客家话具有重要“考古”价值,被专家称为“唐宋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语言与各地方言碰撞形成了分支,尤其是在省界地区,但是,梅州客家话被奉为最标准的客家话,这也足见梅州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绎的山歌,源于中原文化与梅州土著文化的碰撞对话,歌词承《诗经》里“国风”之韵,借用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在重叠、双关中表现出其独特的风格。客家山歌因生于秀美的山水间,所以,在嘹亮中,悠扬绵长、曲折委婉,就在这旋律的延伸中展现客家儿女的情深意切。客家山歌虽出身古朴,但却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在与历史足迹的互动中融合多元的歌词内容。山歌传情,是最熟知的演绎形式,多元的客家山歌又融合了励志、逗趣等元素形成了多种表现形式,山歌精致唯美,包容多元,与时俱进,音符中跳动着客家的文化元素,谱写客家人的生活曲调,也展示这他们对礼仪的崇尚和对美的诉求。


古刹古镇且行且思


诗意的栖居原是海德格尔对于人之存在的哲学化概括,大埔的存在,就以非常具象和生动的方式演绎了这句话。所以,听说去梅州大埔的人再也不愿离去。请不要意外,需要做的就是去一趟大埔,一看究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想必山水之间,必有一番天人合一的超脱和对人生的参悟。要不庙宇古寺为何总是藏在幽谷之中?阴那山山麓秀林幽谷的掩映间,就是千年古刹万福寺的身影。想那祖师神建人,十四岁出家,四年后于此顿悟——“禅机何处是,天边明月岭边云”。蓝天白云下,伴着一抹苍翠,拾阶而上,在这静谧的朱红的古刹中,定会因放下而获得,因思本而超我。

有这么一个地方,换上先人的服饰,似乎就已穿越回古代的市集,这儿就是大麻古镇,民国风的建筑,小而紧凑的小洋楼,经过岁月的冲洗,略显沧桑却不疏远,犹如和蔼的老人,佝偻的背影却拥有温暖的笑容。踩着静静的石板,走过路边不夸张的小买卖,添些自家需要的三三两两,你我的嬉闹、手挽手的散步和静谧的民居使得这种生活最为珍贵,“故人不舍乡,断断不相忘”应是为这般吧。


青花碑坊只为记忆


拜访了万福寺的禅师,走过了大麻古镇,感受了客家民居的古朴厚重,不妨去看看清新淡雅的大埔青花瓷。大埔被称作“中国青花瓷之乡”,将山水之姿、人文之情凝练于古朴却不失清新的青花瓷之上,成就了乡土风情的定格和这中国风的格调印象。柔和的色泽配以大幅写意,记录曾经,书写当下,也预示着某种永恒。


古树下,一座花岗石碑坊,题为“父子进士”,只为一段记忆,伫立在茶阳镇的一处,历经岁月沧桑,更显古朴之风。石碑分三层,檐顶,正附柱并列四排,盖、匾、梁、门的格局成对称之美。牌坊以雕刻博艺长,图饰成意美,“双龙腾云”等传统调调的图案饰于牌匾石梁之上,花鸟、雄狮配饰小门,喜庆之意就在工整的结构、精美的雕刻中活灵活现。


走在山路间,回头远望,那些厅堂豪宅、肃立小屋,那些静谧亭桥,在苍翠山林的庇护下,幸福自在,那些勤劳智慧的客家人就是这幅大作中的灵动一笔,远观而神秘,相遇而亲密,在古寺古镇触摸过的那些历史足迹,似有千言万语,但终是大爱无言,记得围屋喝过茶,吃过扣肉,听过山歌,是否在这诗意满满当当的地方不忍离去。



图·文/Sugar的漫游时光

来源:《风景名胜》

杂志版权所有,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