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的柔软时光,探寻多彩民族风情

可以说,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桂林让你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被这里如画般的风景所迷醉,来桂林的游客必定会到阳朔,阳朔堪称是国内小城里可以与丽江媲美的背包客圣地,在阳朔无论是徒步漓江还是遇龙河漂流,或是骑行在天野之间,静坐在西街的小酒馆之中,都给人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而刘三姐动人的传说更为这里渲染了一层爱意。

游漓江水赏象鼻山,来桂林游山玩水

如果说每个城市都有城市徽章的话,北京一定是天安门,上海一定是东方电视塔,成都一定是国宝大熊猫,而桂林一定是象山。象山景区是一个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于一体的多元化国际精品旅游景区。景区以象鼻山为中心,涵盖了象山水月、爱情岛、普贤塔、云峰寺、三花酒窖等景观,象鼻山不仅代表着桂林市的城徽,更成为了中国山水中人与自然合谐的标志符号。

象山景区位于桂林市中心,小学课本中那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仿佛为象山景区量身定做一般,当落日的余晖倾泻于一望无际的湖面上,两岸的绿植青山倒映成双,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虔诚与温柔。象鼻山因景区中有一座酷似大象鼻子的山峰而得名,对于许多人来说,小学课本中的象鼻山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白月光,不远万里赶到桂林只为触碰一道道沧桑古老的石纹。

在象鼻与象腿之间的石洞名为水月洞,距今一万两千多年前的地壳运动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东西通透的圆洞长约17米,宽约9.5米,高约12米,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中国最美赏月地”。水天相融一体的象山并不仅仅是一座只可远观的山峰,与惟妙惟肖的外形相比,象山景区的水月洞内留存的摩崖石刻似乎更加具韵味。

唐代韩愈的名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被雕刻于洞中,穿行其中,一定会被桂林市厚重的文化底蕴所折服。《象山记》中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月色朦胧中,一叶扁舟缓缓驶入漓江水心,斑斓的灯光映衬着如画的夜景,让人流连忘返。

桂林当地人通常会推荐象山景区水上游,因为水中的景色更加怡人宁静,相比之下山上的景色似乎逊色了许多。实际上,由于象山的坡度较大,所以在登山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体验其中的攀爬乐趣,精彩程度与水中游相比依然可圈可点。其中,象山山顶的普贤宝塔始建于明朝,在广西一带大象托宝瓶寓意着吉祥美好。而历史悠久的普贤宝塔曾见证了太平天国起义的桂林战役,也亲历了桂林市蜕变后的重生。夜晚来此,还可以看到《象山传奇》的演出,《象山传奇》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新媒体手段,以桂林山水地标象鼻山为屏,注入桂林特有的山水印记、桂林人的生活元素和桂林的历史传说,也让游客更加真实地了解和认识象山的历史。斗破苍穹,最是月色撩人,暧昧的夜色中,《象山传奇》仿佛用尽天下最靓丽的色彩来雕刻此时的美好,并为游人打开吉祥如意的祥瑞之门。

此外,日月塔是桂林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日”与“月”合璧称之为“明”,寓意桂林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象山是桂林的城徽,日月塔是新桂林的城市地标,因此,日月塔与象山上的普贤塔、塔山上的寿佛塔,遥相呼应,相互映衬,并称为“四塔同美”,是桂林人心目中的绝美盛景。其中日月塔不仅是赏景的好去处,更是许多热爱传统文化游客的胜地。作为中国第一家以“儒释道之和”为主题的文化公园,可谓是一个集文化、艺术、宗教、建筑、科技、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龙脊梯田迷人的民族风

来桂林旅游,很多游客都会选择三山一洞、漓江、遇龙河、西街等景点,其实距离桂林大约77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让世界瞩目的景点——龙脊梯田,在2017年广西龙胜龙脊梯田获得原则批准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至此,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大家庭再添一员大将,成为世界第一。在桂林市区就有直达龙脊和大寨的班车,为了方便,也可以选择报龙脊梯田的一日游,来探秘少数民族村落。

从市区出发,大约两个小时就到达了龙脊梯田,眼前这充满诗情画意的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清朝初年正式完工,距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几百年前,我们的祖先一定没想到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开垦的深山会在21世纪散发出如此诱人的光芒,并且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游览观光。

守着农田的寨子至今仍然保留有百年前的建筑风格,兼具防潮功能与使用功能。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冰箱等现代化设备也完美地融入山水画乡中。龙脊梯田的居民大多是少数民族,景区内的寨子也很多,大寨(瑶族)、龙脊寨(壮族)、平安寨(壮族)、中六寨(瑶族)、田头寨(瑶族)等,几个寨子相距较近,建筑风格很相似,初来乍到的人根本无法从外形分辨出是壮族寨子还是瑶族寨子。

龙脊梯田一年四季各有不同,许多人心目中最美莫过于春季油菜花开的时节。如果站在山顶向四周望去,灰瓦色的房屋变成小小的一只掩映于绿油油的田地中,镜头下的龙脊梯田被亮丽的颜色填满,不禁让人怀疑眼前的世界真实与否。放眼望去,无数座起伏的山脊连绵不断,当地老百姓顺着山势沿着山脊开垦出一片片富饶的田地,土地边缘呈流畅的富有艺术感的线条。这里的每块梯田面积最大的也不超过一亩,一两行禾苗就会填满整块碎田块,相传,以前一位苛刻的地主要求农夫必须耕完206块田地才能收工,一阵忙活过后农夫怎么树都是205块,回过身来才发现那块居然在自己的蓑衣下,于是,这里的土地也有了“蓑衣盖过田”的说法。

随着龙脊梯田的深入开发,为了迎合旅游市场,寨子中开发了许多旅店,但旅店容量很小,一次性最多能接纳十几人,大多数游客都是住个一两天,只有个别国外游客会在这里小住十天半月,细细品味这世外桃源般的慢生活。由于地域气候的原因,整个寨子的房屋都是吊脚楼结构,房顶一律用黑色的瓦片搭建,橘色的墙体表面犹如降落人间的七彩虹桥,低调沉闷的黑色屋顶则为这里增添了一种神秘的力量。

梯田的婉转变化可以用环环紧扣、层叠往复来形容,从最顶端直到山下人家,美丽妖娆的小幅度变化令俯瞰的人叹为观止。依仗土地生存的人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每年农历三月谷雨过后,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少便会挑选一个好日子,在寨老和师公的带领下,以虔诚的心向土地神焚香祷祝,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

龙脊梯田气势雄,千层万级绕从峰,条条曲线盘青带,道道横缣幻彩虹,疑是群螺出海底,分明叠锦坠苍穹,回眸欲辨归来路,迎面天梯架九重”,掩映于春日中的龙脊梯田散发出温暖的柔绪,朵朵粉嫩的桃花藏于山野人家,轻叩柴门听一曲悠闲动人的乐章……

被称为“小长安”的大圩古镇

朔风从东来,吹落遥空雪,洒向尧山顶,相看最奇绝”,简单的二十个字把尧山的诡谲景象描绘地淋漓尽致,诚然,放眼桂林再没有比尧山更雄伟的峰峦,也没有比尧山更加秀美的景色。

尧山位于桂林市东郊,距离市中心只有8公里非常近,在市区就有到尧山的班车,旅行社也有尧山一日游的行程。尧山海拔虽然只有900多米,却是桂林市最高的山峰。周唐时期,山上始建尧帝庙而得名“尧山”,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在这里,有保存最完整的明代靖江王墓群——靖江王陵,为什么桂林的藩王都将墓地选建这里呢?据说尧山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风水宝地,凡踏足这里的人们均能得到上天的福泽,吉祥好运常伴左右。许多善男信女不远万里登上尧山,只为将朴素平凡的心愿挂在树梢,久而久之,写满心愿的红布条挂满了整个山坡,庆幸在这个信仰迷失的时代,能有一处安放心愿的净土。

在广西有四大古镇,这其中距离桂林最近的便是大圩古镇。大圩古镇位于桂林市东南13公里处。这里在北宋时期就是商业繁华的集镇和水路枢纽,被称为水运商埠“小桂林”和“小长安”,在南宋时期大圩镇设立了务税关,驻有务税使,因为这里有固定的圩期,集市的规模也很大,因此得名“大圩”。

也许是因为大圩古镇的名气并不如桂林的山水,游客相对来这里的并不多,这也让古镇多了一份安静。很多人并不会知道,这里已经有着千年的历史,在繁盛时期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州”之说。由于这里老建筑众多,因此这里也成为了很多影视剧的取景拍摄地,《刘三姐》、《花轿泪》、《马可波罗》等电影就曾在这里取景拍摄,在水运繁盛时期,这里更是商贾云集,各地的客商都在镇中兴建会馆。在镇中穿梭,你也许会不经意之间就走入其中的一个。这些码头的功能各不相同,有的是装运水果、日用百货,有的是为竹筏停泊、起运,还有的是为了官船停靠登岸而使用。其中,古镇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明清时期的老街,在不宽的街道中铺着青石板路,黄昏时分,走在这里的石板路上,漫步在这里仿佛时光又回到了从前,文明的喧嚣在这里似乎并不存在,看着老旧的民居和从远处归来的渔船,古老的建筑在向来到这里的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