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大峡谷 黄土高原上的大地奇观

黄河从秦晋两省间奔腾而过,在古老的黄土高原上切出了高深的峡谷。不但造就了龙门、壶口、蛇曲等地质奇观,更孕育出了中华文明的最初火种。沿着黄河北上,绝美的风光激荡起了游人无限的豪情与畅想。


  壶口上游寻古寨

黄河从源头奔流而下,到黄土高原时已是中游。但在这儿却看不到多少黄土,岸边裸露着岩层和大大小小的洞穴。这是在河水侵蚀,以及重力、水力、风力等作用下形成的地质遗迹。

顺着黄河北行,壶口瀑布自然是绕不开的景点之一。相比上次走高速前来,这次的我们则是一路沿河而来,也就更真切的感受到壶口“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观景象。斗转星移,壶口瀑布无时无刻都受着自然的调节,在不同的时间来到壶口,水流的形态与流量都是不同的。而这一次的水势之大让我颇为震撼,凭栏而望,两岸的苍山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深谷中,河水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旋即跃入深潭,溅起浪涛四下翻滚。黄色的浪花正在迎风翻滚,轰鸣的水声不断的传入耳膜。站在岸边,时而水雾翻腾,时而黄沙漫天,在来到陕北的第一站,黄河用它特有的“仪式”迎接着远道而来的我们。

  离开壶口瀑布,汽车在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之中蜿蜒前行,前方无尽的公路仿佛直通天际。石堡寨位于云岩河入黄河处,据传为宋金时代所建,西捻军曾据此与清军对峙。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驶下了沿黄观光路,顺着路标的指引前去探访这座非比寻常的千年古寨。

  由于石堡寨尚在开发阶段,常年人迹罕至,通往古寨的公路并不好走,在经过短暂的颠簸后,石堡寨已经在黄河畔等待我们多时了。只见一方巨大的岩石好似从天而降。山体一面陡坡,三面绝壁。古寨便依山就势而建,东面的悬崖下是奔涌的黄河,而西面的绝壁则紧靠云岩河。要想进入寨子,就必须从寨子的北侧绕往南侧的山门。沿着仅容一人通行的羊肠小道往里走,每到拐弯处,古寨的石墙上便有一处碉楼出现,望着正对小路的射击孔,我们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趟泥路,爬石山,进入寨门后,数十间用石头搭建的房屋便横在了我们的眼前,再往前走,便能看到一座座碉楼,寨中最高的一座碉楼正对着来时的小路,另有几座碉楼分布四周。在冷兵器时代,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

  站在古寨上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黄河从天际间腾跃而来,两岸雄浑苍茫的黄土高原起伏跌宕。此刻,长河如带,古寨高悬。除了风的声音,四周无比寂静,只有寨脚下一条通往附近村庄的小路伸向远方。


  会峰寨 陕北“小华山”

  黄河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在岸边造就了无数高崖断壁,如果说石堡寨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话,那么延川的会峰寨则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会峰寨的东边以黄河为天险,滔滔不绝的黄河日日夜夜守护在寨子的脚下。借助航拍器从空中俯瞰会峰寨,只见整个寨子像一座孤岛般矗立在群山环抱之中,只有西面有一寨门可以出入,其余几面都是悬崖峭壁,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可以想见,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和动乱年代,作为战略和防御工事,这里易守难攻,是一个天然的避难所和安全岛。

  “自古华山一条路”,会峰寨也只有一条小路可以登顶,沿着会峰寨北部山梁,经过弯弯曲曲的石径,便来到寨中,此处三面环山,只有东面有一个缺口,可以看到黄河。正因为会峰寨的险峻,成就了它作为周边山民的躲避匪患的地方。如今的会峰寨上,当年难民的居住地的遗存依稀可见,寨顶上石碑、石桥、石碾、石磨等保存尚好。

  寨子最高处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平台,中间是一座坍塌的庙宇,旁边三块石碑似乎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和热闹,其中一块清晰地记载着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十月一日立的字样。站在寨顶向下俯视,一湾碧水蜿蜒曲折汇入黄河,形成一个“S”形走向,很像阴阳八卦的图形。看到此情此景,心中油然生出一股“黄河流日夜,代谢成古今”的豪情。

  大地奇观 黄河蛇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伴着一曲高亢的陕北民歌,汽车行驶在黄河蛇曲地质公园内的公路上,山路旁沟沟壑壑,大片林木在山梁上构成了有趣的图案。望着对岸山上曲曲折折的山路,引人浮想联翩。

  如果说黄河母亲在壶口高歌一曲使人振聋发聩,那么在她流经延川境内就可以说是浅唱低吟,委婉动听了。黄河流经延川县境68公里,浑然天成五个S型大弯道,清水湾是继乾坤湾之后的第二大弯道,其弯度达305度。清水湾古称清水关,清道光十一年前,这里是黄河西岸上的一个重要关口,在其西北方向有清水河注入黄河。顺着栈道走向观景台,在蛇曲的环抱中,远处滩涂上的农田、弯曲的道路、河里的小船都清晰可见。

  万里黄河,千里一曲,行至秦晋大峡谷,黄河似乎眷恋延川的山川大地,蜿蜒徘徊,不肯离去。在五个S型大弯道中,知名度最高当属乾坤湾。我们来时,蔚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朵朵白云。当站在观景台上俯瞰,就会立刻看见黄河水绕着状如大脚掌的乾坤湾缓缓流淌的画面。我索性把航拍飞机升起到了最大的限飞高度,才勉强收录下了整个乾坤湾。站在乾坤亭,极目远望,眼前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黄河犹如一条巨龙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间奔腾不息。镶嵌于乾坤湾的水上之洲,俗称定情岛,岛上怪石嶙峋,树木葱郁。相传,这里部落族长的女儿凤华胥因为踩到雷神的大脚印,怀胎六月,生下伏羲和女娲。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也为乾坤湾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日出太极湾

  黄河总是在迂回婉转处演绎着天地间的大美。在群山环绕的苍莽大地上,从高深峡谷到浩瀚大漠,一路上,我们看尽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间的山水画卷。汽车在沿黄观光公路上向榆林进发,公路时而离岸婉延,时而临河数米,如同一根长长的藤蔓一般串起了沿岸的数十个壮美的观光点。

  黄河一入秦晋大峡谷,就如蛟龙被困,使尽浑身解数地辗转腾挪,形成了山水交织,荡气回肠的壮美景观。我们把车停在太极湾附近的一处缓坡上,这段缓坡因为突出于黄河西岸,神似鹰嘴,而被称之为鹰嘴坪。从鹰嘴坪上一望便可见黄河正绕着对岸巨大的圆形山丘缓缓流淌。山上枣林密布,黄绿相间。通过航拍飞机的视野从高处俯视,整个太极湾西窄东宽,尾部圆满,宛如葫芦状一般。

  沉浸在山与水所带来的喜悦里,心灵便可安静下来。轻闭双眼,鹰嘴坪下滔滔的声响阵阵袭来。水声低沉,似乎永远不会停歇。此刻,朝阳铺洒了一地的光辉,让周围的山与水也有了温暖的气息,让人不忍离去。

赤牛坬 黄土高原上的时光隧道

  “前山高,后山长,我家就住在高坡上,拉着老牛扛着‘桨’,爷爷的爷爷就这样。前沟短,后沟长,我家就住在高畔上,摇着纺车扬着场,奶奶的奶奶就这样……",当我们风尘仆仆地赶到赤牛坬时,一场展示陕北乡村农耕原貌的演出已经在村里的田间地头拉开了帷幕。此刻,山峁上,大树下都挤满了人。“拉起个夯来,哟嗬嗨,加把劲呀,哟嗬嗨……”《高高山上一头牛》这部剧的演员都是来自于农民,村里的广播一响,大家从地里出来换上演出服,等演出结束了,他们又呼啦啦地散去做自己的活计。他们在起伏的沟峁间勤劳耕种,收获喜悦,按部就班地过着祖祖辈辈固有的生活。

  在村子的一角,十三孔连成一排的两层窑洞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廊道里,摆放着用来清选粮食、分离杂物的“扇车”,这其实是赤牛坬的民俗博物馆。一进这座由窑洞组成的博物馆,我就被眼前的景致与规模所震撼。不同年代,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器物,可谓琳琅满目。从生产工具、学习用具、游戏娱乐,衣食住行,一应俱全。一件件古朴的物品,折射着过往的岁月,将那些消逝的故事拉近,生动地呈现于我们的面前。

  博物馆中的展品对于我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叫不上来名字的,更别说知道用途了。尽管如此,我还是若有所思的缓步穿行于一孔孔窑洞之间,努力辨认出了织布机、盛东西的毛褡裢、铁匠炉、柳条编成的笸箩等。那些风干了的粗粮窝窝、寓意美好的面花、破旧的土布棉衣、陪嫁的梳妆盒、写字的小炕桌都在向我诉说着那个年代的细碎往事。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面对一堵由万余双鞋垒叠起的震撼墙壁,我的面前仿佛幻化出了从前陕北高原上泥泞曲折的道路。

  恋恋不舍地从博物馆走出来时已近黄昏,晚霞里的村落散尽了白日的喧嚣,重归宁静。面对着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陕北,我知道我还会再来的,而下一次,可能是为赤牛坬专程而来。

  佳县 黄河远在白云间

  脚下是被烈日炙烤的公路,头顶是蔚蓝深邃的天空,这一路我们饱览了黄土高原的风情。在沟壑纵横高原上,黄河奔腾流经白云山的脚下,是我们到佳县所看到的第一景。白云山虽不常见白云缭绕,但白云二字勾起的神秘却时刻另人心生向往。

  进入白云山的第一座建筑是多层斗拱的木结构牌坊,而木牌坊在白云山的古建中享有特殊身份,它兀然独立,飞檐出挑,翼角翘起,搏风击雨数百年而不倾不圮。向上就是五龙宫,是道观的底层建筑,包含有正殿、两廊、观音楼等,再往上就是道观的主体建筑——真武祖师殿。在大殿外观赏黄河,借用古诗“黄河远上白云间”来形容此情此景再合适不过了。爬上陡峭的石阶,我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进入寺内。走过断桥,站在危立的巨石上俯瞰,黄土山峦上,临佳黄河大桥横跨其间,一直探入对岸。此刻,滔滔黄河正激流而下,汹涌澎湃。

  莲花辿 大地的“五花肉”

  黄河在进入陕西后拐了一个大弯,使得原本急流的河水被一座迎面而来的大山所阻挡,失去了急猛的势头,于是河水平静地流过了墙头乡,这里就是黄河入陕的第一湾。也就是从这里开始,黄河进入草原地貌与黄土高原地貌的交界地带,并一路向南,开始了在晋陕大峡谷的800多公里的旅程。

  站在黄河岸边的观景台上,俯瞰奔腾咆哮的黄河水逐渐放慢脚步,神秘莫测的九十度大急弯使我们无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沉浸在黄河入陕第一湾的晨景里,我贪婪的用相机把所看到的美景全部记录起来。

  车行此处,一边是川流不息的黄河,一边是绿野林带,一段段土黄色的残垣断壁是明长城的遗迹。这里自古是征杀伐掠之地,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锋与融合之地,历史上的匈奴、西夏等都曾在此留下印记。

  在陕晋蒙三省交界处,有一个名叫莲花辿的地方,这里特殊的地貌景观被当地人称作为“五花肉”,既砒砂岩地貌。只见一条新修的水泥路蜿蜒上山,随着车窗外地势的不断升高,我们被路边红白相间的莲花辿所震到了。这里的地形和特殊的气候形成独特的沉积岩,它形状各异、高矮不一,看似石头一样坚硬,实则质地非常松软,经过千百年来雨水的冲刷,最终形成了这般美丽的景象。站在不同的高度,莲花辿的景观也在不断地变化,层层叠叠的红层与百层互相交错着,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无比的光彩照人。

  回程路上,我们与一场大雨不期而遇,回首这段长达八百都公里的晋陕大峡谷,这段特殊的旅程更像是漫漫旅途中的一袋干粮,值得我反复咀嚼。

文·图:水调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