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开始的地方,云端上的高黎贡山

初春,高黎贡山区漫长的雨季还未来临。头顶暖阳,我们驾驶着越野车一路向西,沿着320国道往高黎贡山方向驶去。其实,抗战时期修筑的滇缅公路正是如今320国道滇西段的前身,沿着这条九曲回肠的国际大通道驰往高黎贡山区,还有许多未知的新故事和老故事等待我们发现。

穿越高黎贡山

云南保山市境内,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的一颗明珠,号称世界物种基因库。在高黎贡山区,公路时而爬上云端,时而降到谷底,巨大的海拔落差仍会让人的耳膜嗡嗡作响。车过漾濞江、澜沧江、怒江时,一些路段最高落差可达数百米,崎岖险峻,险象环生。高黎贡山是横断山最西部的山脉,车过漾濞江、澜沧江时,河水咆哮着发出低沉的怒吼。沿着崎岖的山路行驶,长达10公里都是爬坡路段,连续“发卡弯”不断,感觉刺激而又胆战心惊。

长时间的翻山越岭,副驾驶位置上的我早已昏昏欲睡,而当汽车转过一个急弯时,突然出现了一座平坦的坝子,让人眼前一亮精神振奋。只见坝上,稻田青翠,屋舍鳞次栉比,恰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让人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受。

临近保山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迎接着远道而来的我们,不过这雨来得快去的也快,当我们抵达保山市区时,夕阳又从云层中冒了出来。在易罗池畔,雨后的昏黄的美景,让一路舟车劳顿的我们享受到了难得的放松。易罗池也叫龙泉池。因有涌泉九股,故又名九龙池。春日的易罗池充满了诗情画意。池边依依的垂柳,随风摆动着枝条,轻轻地擦过水面。偶尔还可以看见几只可爱的燕子舞着狭长的翅膀在期间穿梭,为易罗池平添了许多生趣。垂柳、白云、蓝天倒映在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中画。一阵暖风吹过,水面荡漾着轻柔的涟漪,池水中,三五成群的鱼儿在尽情嬉戏,一会儿跃出水面,一会儿吹起几个亮闪闪的泡泡,它们似乎也在感受春天的旋律。古色古香的亭子坐落池中央,远远望去,亭和水的倒影连成一体,交相辉映,幽雅别致。

出保山市区,车过怒江,向西北有100多公里的山路就可到达腾冲。在高黎贡山中迂回前行,到处都是急弯和陡坡。在没完没了的颠簸之中,我们到达了龙川江畔。过了桥后,腾冲就不远了。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家危亡的召唤之前,从1938年起,沿线约20万民工集结于深山老林,开始修筑一条关系国运的公路。一年后,这条公路竣工,它就是滇缅公路,也就是320国道云南段的前身。

来到腾冲,别的地方可以不去,但国殇墓园是一定要去的。这是为纪念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从山底而上,一座座石碑,记载着一段刻骨铭心、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张扬着一种悲壮。山顶有着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如一柄利剑刺向天空,塔基上“民族英雄”四个字分外醒目。在忠烈祠的后面,是高大的土冢,从下至上依次排列着3000多块墓碑,每块墓碑上都刻有烈士的名字和职务。行走在国殇墓园,才能感受到历史原来竟是如此的沉重。

极边第一城

印度洋的暖湿季风、北回归线的和煦阳光、孟加拉湾的温润雨水、万年沉积的火山灰土壤,造就了腾冲“云药之乡”的美誉。横贯全境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种类繁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圈”。

腾冲曾被徐霞客称为“极边第一城”。在高黎贡山的怀抱里,隐藏了许多美好的风景,和顺古镇正是其中之一。古镇依山而建,临水而居,错落有致,民居环山而建。沿着油光发亮的青石板路从入口进入,穿过一片稻田,跨过青石拱桥就到了古镇的外围。环顾四周,一片荷塘守在石坊边,一条小河蜿蜒绕镇而过,我的视线随着无际的田野伸向远方,那里有起伏的群山。

进入和顺古镇,直街曲巷、石色苍苍、小桥流水、暖屋静院。与国内大部分古镇相比,这里更多了份悠然宁静,商业化氛围没有那么浓厚。池塘边,塘水清澈见底。偶尔见着几个孩子划着竹排在湖塘上游玩,白鹅悠然地游弋在水中。相隔不远就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叫洗衣亭。这里妇女捣衣、鸭群戏水、鱼儿畅游,宛若一幅温婉的江南水乡风情画。

小巷都是由青石板铺就,纵横交错,犹如小镇的血脉。漫步在古镇上,我的眼前耸立着一座古老斑驳的石坊,名曰百岁坊。在百岁坊的后面是一面向阳的山坡,坡上的民居错落有致,白墙青瓦透露着古香古色。

沿着石阶来到和顺古镇的镇街上,一座座古旧的民宅迎一字排开。这里的传统民居有1000多幢,其中仅清代民居就有100多幢。房屋的风格有徽派建筑白墙黛瓦的神韵,也有西方建筑的艺术风格,搭配上栩栩如生的门窗木雕,真是别具风韵。漫步其中,看着那些生活中离不开的老物件,仿佛时间也就此停了下来。行走在古镇里,小巷纵横交错,像一张网一样将一座座宅院连接在一起。细细端详,你能感到岁月的变迁与时光的流淌。镇上的一座民国时期的图书馆,馆内藏书竟达万余册,里面还有许多珍贵的古籍,正是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图书馆,被誉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而紧邻着图书馆的是一座滇缅抗战博物馆。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国远征军的指挥部。

镇街上处处充满诗意,月台形如半月,叫月台而不叫阳台,设在巷口或大户人家的门口,是村民或家人聚集聊天的地方。

从腾冲城区驱车40余公里,就到了固东镇的古银杏村。每年11月中旬至12月初为腾冲银杏的最佳观赏期。这里的银杏除具有古老和天然连片等特色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相互依托。银杏村的银杏树,古老而古朴,隐于群山环抱,现于农庄炊烟之间。

云上的时光

离开古老的和顺古镇,我们向北前往云峰山。这里乡村小路上,弯道虽多,但道路平整顺畅。一个骑着摩托小伙出现在了我们前方,他自如地驾驶着摩托车,顺着蜿蜒山道快速行驶。随着海拔高度不断下降,车窗外的气温也从温暖变成了炎热。路边的山谷里开始出现香蕉、芒果和橡胶等热带作物。这里已经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放眼望去,满眼皆是绿色。

云峰山与缅甸山水相连,主峰海拔2445米,因峰腰常常云雾缭绕,故名“云峰山”。徐霞客先生曾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游云峰山,在《徐霞客游记》里赞美云峰山“此乃灵山福地也,似泰华之苍龙脊”。群山环绕,云雾缭绕,在数不尽的大小山峦中,道教名山云峰山默默伫立其中。而东边的山脚下,是因“神山”而得名的云峰山温泉度假村,建筑顺着山势层层叠叠、缓缓下降,如同跟随神山的气息降临人间。来自附近采石场深浅不一的石板被组合在一起,出现在建筑的墙面、屋顶和花园的铺地中,统一却又丰富,在沉默中向人们传达着大地的力量。

这里是云的故乡,在云峰山脚下,村落密布,阡陌纵横,注满水的稻田如一片片明镜镶嵌在绿野之中,颇具水乡的风味。从云峰山下来之后,我们一行人到云峰山脚下的傈僳人家做客用餐。傈僳族待客特别的热情、纯朴、厚道。以酒待客才显得傈僳族热情、周到。如果有客人从远方来,他们会用自己家酿造的土酒来迎接客人,而且最让人“闻风丧胆”的当然是“高山流水”的敬酒礼仪。

喝过一大碗傈僳族的拦门酒,我们便踏入了挤满了南来北往游客的傈僳族人家。古老的院子里,颇具原始色彩的歌舞表演令人沉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民族乐器让我们目不暇接。在木楼内灯火通明,傈僳族原生态的装修风格,院子里是他们的火塘,大家围坐一起喝茶、聊天。

在云南众少数民族里,傈僳族跟彝族渊源最深。而他们的服饰也很有特色,男性主要戴蓝色头巾,而妇女比较喜欢戴珠帽“俄勒”。“俄勒”用珊瑚、料珠、海贝、小铜珠编织而成,戴在头上能将头颅和两侧耳鬓罩住。妇女们戴上“俄勒”,头顶上片片海贝如同银月高悬在上,下面串珠,就像众星捧月一样。

厨房里傈僳族小伙在火塘旁烟熏火疗的烤了5个小时的烤小耳朵猪,小伙子不停地在烤猪身上一道道地刷油,这样烤出来的猪肉才更鲜嫩、猪皮也更脆更香。酒足饭饱之后,傈僳族姑娘们主动拉起大家围着火塘跳起傈僳族舞蹈,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这一刻我们早已成为一家人,无论男女老少都纷纷手拉手随着音乐热情奔放的跳起来。

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作别傈僳人家,从腾冲返回怒江畔,我们没有走来时的路,而是选择了更为快捷的G56杭瑞高速。公路两旁的树枝上挂满了芒果。虽然G56杭瑞高速要比国道好走的多,但我仍然不敢掉以轻心,紧握着手中的方向盘。只见高速公路时而在云端迂回,时而在湿热的谷底穿行,一路上雨雾不断,直到车子驶入隧道,能见度才稍微好了一些。在巍峨的高黎贡山里,车辆在高速上,随着高黎贡山的走势,绕过了一个U型大弯道,龙江特大桥横跨龙川江,一头连接着边境之城腾冲,一头连接着保山。虽然雨雾中的大桥总是若隐若现,难觅真容。但当我们的车快速驶过这座亚洲最大的山区悬索桥时,每个人的心情都无比的激动。现在,这座见证历史的大桥旁,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人来此参观留影。沿着这条美丽的桥一路走来,行走其间,我们收获了一次充满了乐趣的旅途。

(文·图 / 水调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