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色彩小镇寻找彩色的梦

意大利VERNAZZA五渔村,色彩的天堂



色彩关键词:粉红,绿色

最佳出行时间:五月初和九月底。五月天气温暖舒适,你可以享受充分春天的气息。九月中旬则是葡萄收获的季节,满眼的葡萄和酿造好的美酒顿时让这里变成了美食的天堂。

意大利有一个美丽且神奇的地方——五渔村。这里,有岩岩壮美的丹霞翠壁,有悠悠远逝的暮鼓晨钟,这里,陡峭的山坡垒起一座世外桃源,高山、陆地和大海在此交汇。

在意大利傲人的世界遗产名单上,依山傍海的“五渔村”平凡而独特,碧澈的海水和奇巧的险峰让这五个静静躺在利古里亚海边山坳中的小渔村有了如诗如画的醉人之美。五渔村作为五个依山傍海的小村庄,俯瞰着地中海的北岸。意大利语中“Terra”是土地的意思,而这片土地,恍如隔世小岛。她们的名字分别是:蒙特罗索(Monterossoal Mare)、韦尔纳扎(Vernazza)、科尔尼利亚(Corniglia)、马纳罗拉(Manarola)和里奥马焦雷(Riomaggiore)。

五渔村依山而建,背倚青山,面朝大海,彩色房屋错落有致,点缀其间;它所在的海域叫做利古里亚海,属于地中海。“里埃维拉”(Riviera)的原意是高山、陆地和大海的交汇之处,用来解释五渔村的地理位置再恰当不过。常年温润的地中海气候,使得这里适宜居住,而其位于海边的位置,又赋予其悠闲、淡然的性格。20世纪70年代末,一位美国背包客无意间闯入了这片世外桃源,五渔村展现的一切都令他惊艳不已。回国后,他将拍摄的照片投递给《国家地理》杂志,五渔村就此扬名于世,成为全世界旅游者心中的圣殿。

如今,五渔村虽然游人如织,却仍然保持着原始风貌。村子规模没有扩大,娱乐设施很少,也没有哥特、巴洛克风格等艺术气息浓厚的建筑物,只有那些彩色房舍展现着原汁原味的风情。在五渔村,最便利的交通是铁路——火车每小时一班,每个村庄之间只有十来分钟的车程,一不留神,打个盹儿就可能错过。如果你不想错过沿途的美景,那么步行绝对是最佳的旅游方式。一条狭长的海岸步道连接着五个小渔村,这条“世界十大经典步行道”长约15-20公里,步行需5-7小时。这条小道大都建在陡峭的斜坡上,尽管游人行走稍显不便,但原生态的渔村风光,只有在悠闲的漫步中,才能感受得到。

五乡地的村庄

五渔村临近的港口叫韦内雷港,位于利古里亚海岸东段、五渔村延伸线的尽头,扼守着斯佩齐亚湾的西侧,是海港拉斯佩齐亚的出海门户。它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至罗马时代,因被称为利古里亚海最浪漫的场所,早年深受英国诗人拜伦的喜爱。后来随着五渔村的声名鹊起,韦内雷港也渐渐被游客所熟知。1997年“韦内雷港、五渔村和周边岛屿”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五渔村的马纳罗拉,可以直接乘船到韦内雷港。不过通往码头的路很窄,是一条紧靠海边悬崖的小径,仅容一人通过,因此常被乘船的客人挤得满满的。到了韦内雷港,你会发现这里的海岸线平缓,海水也很平静,和五渔村惊涛拍岸的画面截然不同。平静的港湾内,停泊着不少游艇,在温暖的阳光下,船上和岸边的人都显得懒洋洋的。

在港口尽头的海边岬角上,伫立着1198年修建的圣彼得教堂,教堂外墙装饰着白色大理石板,使得教堂外观黑白两色相间。教堂建于海边的半山腰,地势优越,从窗口可以看到大海和对面的小岛,也可以遥望五渔村所在的海岸。教堂内部陈设简朴,同样是黑白两色,内部装饰了些花草和缎带,教堂附属的堡垒和钟楼,让人猜测这里可能还有防御的功能。在这里,高大狭窄的房屋都涂上了鲜艳的图案,犹如垂直堆放在陡峭的石质海岸线上一般,在山区海岸的两侧刻有尖锐的梯田葡萄园。人们来到五渔村来欣赏这片保存完好的社区,沿着蜿蜒的小径漫步,欣赏令人瞩目的景色。

走在五渔村

由于这些村庄很小并且紧密地组合在一起,因此试图同时接纳所有的五渔村都是诱人的。我建议你可以花点时间去了解五个地方的不同个性,在小径上度过一个早晨,享受悠闲的午餐,下午参观教堂,然后在第二天返回,参观葡萄园和一些景观。

最西边的城镇名叫Monterosso al Mare,是徒步旅行者的热门出发点,也是唯一一个拥有大沙滩的五重奏。17世纪的Convento di Monterosso al Mare修道院是Cappuccini或Capuchin的修道院,几乎可以在村庄的任何地方看到。毗邻的San Giovanni Battista教堂由交替排列的白色大理石和深绿色蛇纹石建成,营造出醒目的条纹外观。

沿着东南沿海,下一个城镇是韦尔纳扎,Vernazza拥有天然港口,历史上是五个村庄中最富有的一个,其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建筑使其成为最受欢迎的景点。因为距离Monterosso al Mare只有两个小时的步行路程,中间是Corniglia,五个中唯一一个乘船无法到达的地方。你可以乘坐火车,但要准备好在通往悬崖表面的宽敞折返式楼梯上爬上377级台阶,它和其他村庄比起来不拥挤,也更轻松,这也是我在参观五渔村时更喜欢去的地方。其中,Manarola拥有Cinque Terre所有葡萄园中最多的葡萄园,尤其以生产甜点葡萄酒Sciacchetrà而闻名。通常配上奶酪,它是用晒干的葡萄制成的,舌头上有浓郁柔滑的味道,带有蜂蜜和无花果的味道。

最东部的村庄是里奥马焦雷(Riomaggiore),它附近的海域特别安详,可能得益于附近半岛的保护,这意味着它非常生动,从鲜艳的绿松石到强烈的天蓝色到深蓝色,色彩逐层递进。在村庄里,一系列未铺砌的小径连接着村庄以及前往乡村的骡子轨道,狭窄的小径带领我穿过一排排的露台农场和葡萄园,以及柠檬和橄榄树林,享受这个季节独有的美好。

谁在舍夫沙万打翻了“蓝”



色彩关键词:蓝色

最佳出行时间:春秋季节最佳,由于舍夫沙万临近地中海,空气清新,古色古香,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阿拉伯风情,这两个季节出游可以更好地感受它的美好。

有这么一个地方,屋顶、墙壁、阶梯都被涂绘成蓝色,仿佛存在于童话世界里。它就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蓝城之一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位于里夫山宽阔的山谷中,这里远离大都市的繁华,人们过着童话一样的生活。1471年,人们来到这里,不仅在建造清真寺,更把自己宗教中最神奇的色彩——蓝色用到极致。这里家家户户都用蓝色装饰,地中海的清新空气吹散在小镇的街头巷尾,空气中裹挟着阿拉伯的万种风情,蓝色的房屋如同陆地上蓝色的海洋。蓝色的房,蓝色的窗,推开门,打开窗,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慢慢地飘向你的耳畔;蓝色的廊,蓝色的檐,走过廊,略过檐,一个栩栩如生的蓝色世界浸润了你的双眸,仿佛是扬帆起航把你领载入蓝色话世界的深处。

舍夫沙万,最有摩洛哥的样子

早在16世纪,这里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但不足百年便被摩洛哥苏丹攻陷,成了了摩洛哥北部版图中的一部分。当时的它并不是蓝色的,甚至有一些逃至此处避难的穆斯林把一些房子涂成了绿色。1930年,从西班牙逃难过来的犹太人,因为受到宗教迫害,逃离了西班牙,又辗转来到了舍夫沙万这座有着天然屏障的山城。在犹太教里蓝色代表着天空和天堂,于是他们用一种叫Tekhelel的贝类制成天然的颜料,将房屋外墙都粉刷成蓝色,希望能够获得上帝的保护。他们还在自家院子里中种上塞维利亚的橘子树,也许这是他们默然的乡愁。舍夫沙万虽然地理位置偏僻,却屡屡遭受战乱之苦,后来山城里的其他居民也希望得到庇护,纷纷效仿,于是整个山城得以慢慢重建,最后全部被蓝色所包围。

古城本身较小,纵然巷子绕来绕去,看起来像迷宫,但只要一直走下去,总能走出正道。早起的居民,三三两两在小巷间悠然踱步,擦肩而过,蓦然回首,他们便已消失在下一个转角。真正让人感到兴奋的是,古城这些蓝色空间,每一步都堪称移步换景,随时随地都有柳暗花明般的惊喜扑面而来。在小城镇中行走,当地人给我的感觉更加友好。不论在大街还是小巷,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都会热情地用中文与我打招呼。城镇的餐馆里也悬挂着中文的标示,还有特别制作的中国菜单,中国人来这里旅行,会感觉到更亲切、更自在。

这里的建筑层次感也很强,街巷也是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如此的建筑分布再加上蓝色的房子,蓝色墙面上装饰着各种各样的花篮,五颜六色的鲜花在蓝色的墙面上竞相绽放,给喜欢摄影的人带来了极大的福利。走在街上,时不时都会看到拿起相机拍照的人,他们按动手中的快门,记录下这个蓝色通话世界里的美丽片影。此外,这里的建筑特色也不只在于蓝色或错落有致,还在于建筑的门的形态,曲线的门框、个性的铆钉,把城镇里的门装饰地很可爱,更加让人感觉到了一个蓝色的童话世界。而房子的蓝色也各有特点,有深蓝、浅蓝、蔚蓝、天蓝,各种蓝色交织,在高高低低的街巷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来到这里,好像把全世界的蓝色都看了一遍。

猫的蓝色王国,艺术家们创作的天堂

舍夫沙万以“蓝色之城”的名声,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来此畅游。但是,我却喜欢走入舍夫沙万的边缘地带,或是静静地站在和它有一段距离的清真寺,远眺这座小城。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观察那些随处可见的精灵——小猫。

舍夫沙万有很多猫,它们经常迈着优雅、高贵的步调与人擦身而过。这些小精灵神色淡定,似乎这里就是它们的王国,它们才是这座城的真正主人。每当我走过那些蓝色的小巷,还总能看到小猫躺在蓝色的建筑上小憩,那悠闲、宁静的画面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和小猫一同呼吸,一同感受当地的灵气。

与希腊的蓝白小镇圣托里尼不同,舍夫沙万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般精致,也并非处处皆蓝。但正是这些稍有违和的生活气息,加上随意的杂乱感,反而让一切显得更完美了。每路过一个房子,我都会忍不住久久驻足,细细品味。那些形态和风格各异的小蓝门内,似乎封印着各种故事,让人遐想翩翩,因此也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的天堂。他们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与这座城谈的一场缠绵悱恻的恋爱。那些能读懂背后情绪的人们,会挑选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带回家里,也带走一份珍贵的记忆。

在“蓝精灵村”体验天真童趣



色彩关键词:蓝色

最佳出行时间:春季、夏季、秋季。在胡斯卡,由小镇政府牵头蓝色变身之后,就开始不定期举办胡斯卡“蓝精灵花车游行”活动,营造出主题公园一般的梦幻感——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生活着的主题公园。值的一提的是,在每年的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旅游旺季,他们还适时推出新奇的“蓝精灵嘉年华”。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他们善良勇敢相互关心。ou…可爱的蓝精灵,ou…可爱的蓝精灵,他们齐心协力开动脑筋斗败了格格巫,他们唱歌跳舞快乐又欢欣。”这个因颜色而改变命运的西班牙童话小镇,被誉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蓝精灵村。

Juzcar位于西班牙马拉加市附近,安达卢西亚大区。其实在整个地中海沿岸附近,白墙红瓦是安达卢西亚沿海小镇建筑的特色,因为夏季足够的阳光日照,当地居民习惯性的把房屋刷成白色,以反射太阳光。然而Juzcar只是众多纯白小镇中的很普通的一个,并没有特别独特的风景,也没有卓越的地理位置,反而是处于山谷之间,交通也并算太方便。距离最近的城市Ronda也要近二十多公里。当地的居民也不过200人,过着悠闲自如的生活,每年到访胡斯卡小镇的游客也不过300名而已。

童话小镇的命运改变源于蓝精灵,2011年索尼公司为了推出3D动画电影蓝精灵,为了推广和宣传的需要,索尼公司选择了Juzcar作为电影蓝精灵的宣传基地。原因很简单,蓝精灵生活在蘑菇房子里,而胡斯卡就以盛产蘑菇而闻名。Juzacar有着非常悠久的真菌类生长历史,每到秋季,小镇周边的山中都会长满各类的蘑菇,据说可以见到150多个品种。当然,安达卢西亚大区也是作为西班牙南部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不论是美食餐饮,亦或者是风景建筑,都别具地中海风情。

在电影上映的前夕,油漆工用4000加仑的蓝色油漆把整个小镇175座雪白房屋外墙全部涂成蓝色,其中包括镇政府大楼、教堂和公墓。于是,这个穿越山川和草原后的这个世外桃源,正式成为蓝精灵的家。在电影宣传期间,胡斯卡一下名声大噪,成为安达卢西亚地区当季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蓝精灵的粉丝纷至沓来。在其后6个月内,有超过8000名旅游者来访,在以后的一年增加到125,000,而之前提到这个数字是每年300人。最开始的初衷把Juzcar小镇变成蓝精灵村是为了配合电影的宣传,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为了避免招致“传统主义者”的反对,在粉刷之前,索尼就与镇上居民达成协议,在宣传季过后,就免费将房子重新刷成白色,恢复村庄原有的模样。但是,由于当地居民享受到了这一前所未有的关注、商机、以及另外一种“童话村”居民的身份荣誉,全镇居民通过公投的形式来决定,大多数人都赞同将蓝色留下,而不需要重新将房屋刷回白色。

无处不在的蓝精灵,转角发现惊喜

胡斯卡村子里有一个建于16世纪的教堂,外观是古老的穆德哈尔式建筑。教堂前端有一个拱形的顶盖,它曾经是一个塔,被称为Torrichela,1650年毁于一场地震。教堂后面是当地人的公墓,它与基督教的拱门和塔连起来看,像是中世纪的城堡。

胡斯卡相信,绘画可以传播小镇最美好和童话的一面。村子每年都会举办绘画比赛,规则很简单,不分国籍,无论是西班牙人或外国人均可参加,绘画的地点必须是在蓝精灵村及其周边地区。获奖者将获得本地各类酒店及旅行机构提供的旅游机会。获奖作品将在本地的艺术画廊酒店内展示,也可以在蓝精灵集市中出售。

胡斯卡不大,两个小时可以游览完,漫步在这里,蓝精灵电影里的角色模型、英雄和恶棍的壁画无处不在,几乎家家户户的墙壁上都有可爱的蓝精灵。村子还提供额外的服务:把来这里玩的小孩子的脸画成蓝色,因为“来到这里,你不仅能看到蓝精灵,你就是一只蓝精灵”。而村里有一栋唯一不是蓝色的房子,这是“格格巫”的家,据说主人不喜欢自己的房子被涂成蓝色,因此只能当了恶人格格巫。小镇特地划定了一片区作为“蓝精灵集市”,出卖蓝精灵的玩偶、装饰品等,以及本地的土特产品。

客观的说,去往Juzcar小镇的交通并不方便,路不算难走,但是车道很窄,快到村口时会有路标,能看到的第一个指引蓝精灵村的牌子就是最惊喜的时候了。村口不远处就能看到蓝精灵笨笨,这也算是为了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蓝精灵村,也是为数不多单个景点很独特的地方。

之前说过,整个小镇真的不大,半个多小时就可以走完一圈了。整个小镇只有一家旅馆,也是一家以蓝精灵为主题的旅馆,如果你要计划留宿一夜,那将是你唯一的选择。市中心市政广场旁边就是蓝爸爸,蓝爸爸是所有蓝精灵的领袖,已经500多岁了,他阅历丰富,充满智慧,能配置魔药,懂得咒语,如同一位教父。在蓝精灵村,你随处可见一切以蓝精灵为主题的房屋,商店,纪念品甚至家庭装修,一方面是为了突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蓝精灵村的主题特色,另一方面也是丰富旅游文化产品,让游客能在这里找到更多更有意思的地方。

但胡斯卡的原住居民,他们害怕Juzcar蓝精灵村过于的商业化而会使失去他们原有的平静生活。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变成蓝精灵村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快乐是最重要的,而当有一天他们不再对此感到愉悦,那么,全镇公决,刷回去就好。

帕米尔,杏花怒放之地




色彩关键词:粉色、白色

最佳出行时间:4月1日前后。帕米尔高原的杏花,花期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初期间,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村子花开时间都会有些前后差异,建议根据花开情况灵活调整行程,杏花花期较短,一般能维持一周左右。

塔吉克族独特的鹰舞,悠扬的的鹰笛广为人知,那些在帕米尔高原河谷里的杏花,过去因为交通的不便,孤芳自赏了千百年都未曾进入高原以外人们的视野,随着近年道路的修建,世人才得以一赏它的娇容与怒放。

喀什噶尔以南

喀什市往南,沿着国道G314一直前行是前往帕米尔高原的方向。国道也称之为中巴友谊公路,途经塔什库尔干县,然后到达与巴基斯坦交界的红其拉甫山口,那里属于帕米尔高原的范围。高原史称“葱岭”,一个生机盎然的名字,该称谓据说是“其山高大,上生葱”而得名,印象里海拔3000-5000米的高原理应是荒蛮的,特别是西部干旱的地区尤甚,这些地貌特征便是人们印象中的大致轮廓,不禁怀疑是古代人天性浪漫,虚构出河谷里也如江南般的春色满园。而我的塔吉克族朋友,在微信里却充满诱惑的告诉我:这里有最美丽的花,最好的春天。

离开喀什城区,不到一个小时,便是乌帕尔镇,干粮和水在这里补充是最好不过了,因为再往前就是戈壁了,道路限速的原因,从喀什到塔什库尔干县城,需要近6个小时的车程,准备好一些食品还是必要的。

塔什库尔干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号称“一县连三国”,分别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相连。县城不大,却也整洁干净,城边的石头城遗迹是值得一去吊古寻幽的地方,它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石头城之一,实际上,“塔什库尔干”在维吾尔语里就是“石头城”的意思。

塔县是以塔吉克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一部上世纪拍摄的《冰山上的来客》影片,所展现的浪漫主义,完美的印在了几代中国人的脑海里,也让人们领略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女主角古兰丹姆的名字也成为了塔吉克族美丽女子的代名词,作为中国境内唯一土生土长的白种人,这种欧罗巴人血统的外貌特征,使得塔吉克女子自有其独特的气质和韵味,这种韵味又为塔县和帕米尔高原生辉不少。

在杏花怒放之地

赏花的路线是从塔县出发,沿着塔什库尔干河谷,一路向东,经过阿克陶县的塔尔乡,复又进入塔县的大同乡。来到塔县前,脑海里已经无数次狂想河谷里杏花开放的样子,得到的结果当然是模糊的,或许是这种不确定的想象,形成了前往帕米尔高原的动机,人总是对未知和陌生充满期待,旅行的目的恰恰是将这种期待转化为一种理解和体验。

进入库科西鲁格乡,所有的想象碎片逐步变得清晰完整起来,塔吉克族人的善良,是最温暖的初体验,虽然语言交流有障碍,他们脸上总是挂着善意的微笑,如同这河谷里的煦风一般,自然且随意,总会热情的招呼对方一起在坐在院子的床上(塔族习惯把单人床放在院子里,用于休憩),并豪爽的拿出自家出产的核桃做招待,这种温暖的感觉甚至让我有了一种眷恋。

杏花是当仁不让的名主角,沿途的村庄与山坡上,杏树三三两两的、连成一片的,或散落、或簇拥,开着粉的、白的、淡紫的花,在高原的蓝天白云雪山映衬下,美得有点不真实,以至于都怀疑自己是被风带到这里的。与塔县接壤的杏花沟,也称之为幸福五号桥,属阿克陶县管辖,村子虽然不大,数不清的杏树让它名闻遐迩,每到花开的季节,一望无际的杏花甚为壮观。杏树散落在塔尔乡的各处,在高原的阳光下慵懒的开着它的花,不需特意寻踪,在公路边的高处便可以轻松地俯览整个乡的全貌,除了塔吉克族黄褐色石头房子,最显眼的莫过于那些各种颜色的杏花了,而那些被一湾春水缠绕的花儿,不恰好是我们行程的向往吗?

杏花花期比较短,花瓣很羸弱,一阵忽如而来的风,便是漫天的纷纷花雨,那种被春风吹雪的洋洋洒洒,那种绚烂后随即旋碾成尘的轮回,也许,只有伫立在那棵老杏树下的人们才会懂。

Ait BenHaddou 不只有色彩



色彩关键词:红色

最佳出行时间:春秋两季,也就是3月中-6月中,或是9月中-10月中。虽然6月中-9月中是旅游旺季,但天气会比较热,特别是在撒哈拉沙漠地区,10月-次年3月为雨季,不利于出行。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阿依本哈杜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建于公元8世纪,是一处建在小山上的“卡斯巴斯”式的建筑群,远处看这村落,很像一处阿拉伯童话中的城堡。整座城堡几乎就是用红土垒筑起来的,河边建有高高的城墙,拱形的城门前长着两棵高大的棕榈树,那是古堡仅有的一点绿意。

堡垒式夯土建筑是摩洛哥原住民柏柏尔人的传统民居形式,在摩洛哥很多地方都可见。夯土建筑并不为摩洛哥、为柏柏尔人所独有,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存在过,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夯土逐渐被各种其他形式的材料和营造技术替代。夯土建筑尤其适于干旱少雨地区,如今还能大规模保留下来的,多数是在干旱地区。摩洛哥内陆很多地区仍保持着夯土建筑的传统,连新建也是如此,我们在沙漠和峡谷区所住的两间精品酒店都是新建或改建加建,都采用了夯土这种古老的材料,营建方式也沿袭传统。加上夯土自来旧的特点,坐落在古村落中,新中有旧,旧中有新,自落成之日起就自然而然融入了当地的环境。

为利于防御,古村落的外围用夯筑的高墙围起来,高墙四周建有瞭望塔和多处垛口,垛口很小,看上去十分严密。住房多为三层,屋顶是平台,设有四个角楼。角楼除了战时观察敌情外,平时还起着天然空调的作用——它能通风,让室内空气流动,起到通风换气、凉爽干燥的作用。房屋之间,有暗道相连,村民可足不出户就能自由穿行;如若是外人,则有进无出,红色的房屋和土墙几乎座座相连,这是防御性民居的最大特点,易守难攻。远远望去,在那高高隆起的山坡上,红土搭建的房屋远近高低错落有致,一座连着一座紧密地挨在一起,那是一种原生态的、粗犷的美。  

斑斓的梦境,千年的诗

阿伊特本哈度位于从摩洛哥东部沙漠梅祖卡到马拉喀什的路上,它离马拉喀什的距离要比离沙漠近得多,向西翻过阿特拉斯山便到了马拉喀什。其中在阿特拉斯山区几乎所有有人聚居的地方都位于峡谷绿洲中,阿伊特本哈度所在的区域也是如此,只不过到了此地地形变得开阔,视野范围内并没有明显的峡谷地貌。宽阔的河床间有细流涓涓,大部分村落农田位于溪流一侧的平坦区域,对岸只有阿伊特本哈度一个村落,而且是依山而建,除了山脚下的一点植被,整个村落极少绿色,见棱见角的建筑与棕黄色的山体融在一起,远观十分有气势。

村里垂直等高线方向以台阶相连,因此到了近现代,种种生活不便导致大部分村民搬离到溪流对岸的平坦地区建立了新村落,留在村里的村民寥寥,村落被认证为世遗之后,逐渐发展起旅游业,才有村民陆续迁回。在窄巷间走着走着就会见到一些纪念品摊位,买主卖主都不见踪影,只余浓丽的色彩点缀了满眼的夯土色。与光线平行的墙体十分生动,夯土中的骨料、模板的肌理清晰可见,任何微小的浮凸在此被放大强调,满眼尽是风霜雨雪和岁月的痕迹。

站到村落脚下仰望,颇有壁立千仞的史诗感,棕红的城墙碉楼和山体融到一处。村口竟然还有个大门,愈发增添了它的威严,只是时至今日大门不再用,以堆叠的石块将它拦住。此刻,村落安静的矗立在这里,仿佛一座巨大的沉睡着的夯土雕塑,只见红褐色的夯土和蓝得不真实的天空,炽烈的阳光使得眼前的一切非明即暗,绝无暧昧。

愈行愈高,视野愈开阔,真个村落有清晰的防御体系,一些位置有明显高墙围起的院落,四角有高耸的碉楼,和我国川西羌寨碉楼很是神似。站在Alt Ben Haddou村的山顶,远处的沙尘暴依稀提醒着我本村人的祖先过去在此生存的不易,即使是沙漠中的一块迷你绿洲旁边,一样让曾经在此创造过辉煌的阿尔本哈杜村民们历尽千辛万苦,但他们依然积极地笑对人生。

瓜纳华托,色彩缤纷的墨西哥风情小城



色彩关键词:橙色、绿色

最佳出行时间:墨西哥城只有两个季节:旱季(11-4月)和雨季(5-10月)。全年平均气温都在13.4℃-18.6℃之间,但每年旅游旺季却在旱季。

小时候,很多次幻想过有一天早晨睁眼醒来后,外面的世界突然变成一片彩色,如童话世界一般,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梦幻与童真。而这一次,当清晨面向那一片五颜六色的房子时,突然觉得儿时的这个心愿,便在这个美丽的小城里实现了,它就是位于墨西哥中部的城市瓜纳华托。

城市的色彩散发浪漫

在瓜纳华托,有着太多大大小小的巷道,他们用各自的色彩连接起人们的生活。而有一条巷道,却吸引着无数情侣前来,这条小巷有着一个浪漫的名字,叫做“接吻小巷”。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巷道非常狭窄,几乎只能容得下一个人通过,若两个人想一起,那就会面对着面嘴碰上嘴,这就给通过的情侣留下了调情的氛围,一起在这样童话般的巷道里玩味一把墨西哥的情调。

这就是瓜纳华托的浪漫,一个用尽世间多种色彩与巧劲来装扮生活的城市。这座小城位于首都墨西哥城大概6个小时车程的山沟里,是一座典型的山城。早在1559年,殖民者西班牙人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银矿,便开始在这里建城。当时城市的建造充满着殖民文化色彩,以西班牙文化为主、印第安文化为辅的风格相互交融,造就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如今虽然银矿几乎被开采一空,而当年城里的殖民建筑却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所以,198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整个小镇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用色彩之城来形容瓜纳华托我想是不为过的,漫山遍野的彩色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开来。各种色彩相互交融,粉色、蓝色、橙色、绿色,像是一场颜色盛宴。放眼望去,它们就像一个个彩色蛋糕一样散落在山间,等待着人们的细细品味。在所有的色彩中,有两处尤为显眼,一个便是几乎成为了小城地标的圣母大教堂,黄墙红顶的建筑坐落在城市中心,以其巨大的体积从众多色彩房子中脱颖而出。当地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走进教堂,能够看到很多人正在祷告,从人们虔诚的表情中能够读到一种宁静。我想每天来这里进行祷告或许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色彩带给人丰富,信仰给予人宁静,远离了城市高楼大厦的喧嚣,守住这片色彩的人们是否足够幸福。

瓜纳华托的美景藏匿于街头巷尾,这是一个需要用脚步慢慢走出风景的城市。弯弯曲曲的大街小巷,色彩交替的房屋墙面,拥挤喧闹的联合花园,散发艺术气息的胡亚蕾斯剧院,墨西哥国宝级画家迭戈?里维拉的故居,地下矿井坑道改建成的公路隧道,俯视全城的皮毕拉纪念碑,它们都一一散落在这个峡谷里,发挥各自功能的同时一起装扮着城市.

生活的色彩传递温度

这个世界上,越是外表鲜艳亮丽,或许内在越会存留黑白阴影。和很多小城镇不可逃避的命运一样,如今的瓜纳华托发展受限,年轻人外出,房屋也随着年代的久远开始变得残破,人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简单的生活。

旅游业并没有成为城市的全部,还留在城市的老人和小孩也用一种对生活简单的热爱守候着他们生活的色彩。这色彩是瓜纳华托满大街的小吃。在我到过的国家里,除了中国,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街边小吃像墨西哥一样热闹。在大街小巷,人们随意支起个小吃店和摊位,就能三五成群围坐或站在摊位前,老板现做现买,有些像国内街边的麻辣烫小摊。而食物大多是一种叫做塔可(Taco)的当地特色小吃,做法就是将各种肉类和食材放在提前做好的玉米饼上,人们根据喜好浇上辣椒,挤上柠檬水,用手包好放入口中。游走在瓜纳华托的街头,你无法错过的便是这些售卖塔可的小店和围坐在里面的人们,人们毫不掩饰自己的吃相,用手拿着塔可放入口中,然后冲着你微笑,那一刻,你会觉得这是一种多么接地气的食物,更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

这只是瓜纳华托生活色彩的一部分,那些我未曾遇见的更多色彩,一定隐藏在这里的街头巷尾里。作为一名过客,从这些简单的生活色彩里感知到这座城市的温度就以足够。夜晚看着瓜纳华托的漫山灯火,听着远处人们欢快的歌声,和这座色彩之城道一声晚安。夜里似乎做了一个梦,梦里有古老的银矿,有当下的色彩,亦有未来的简单。我知道,梦醒后,小城的色彩依旧,简单的生活依旧。

“好色”小镇的殖民地艺术


色彩关键词:绿色、黄色

最佳出行时间:每年的1-5月,因为6月-12月是大西洋的飓风季,不建议前去。

欧洲文化的种子,随着伟大的大航海时代,播撒到南北美洲,除了欧洲的宗教和教堂文化之外,欧洲绘画装饰与色彩颜料文化,也同时衍生传播,与当地的本土色彩艺术融合后生根发芽。就这样美洲大地上出现了很多“彩色城市”,而一些建在小小岛屿上的“色彩小镇”你见过么?

危地马拉-弗洛勒斯

“弗洛勒斯”(或译为福罗雷斯)是中美洲危地马拉北部,一座湖中的岛屿古镇,虽然知道这个地方名字的人并不多,但这座岛屿古镇确实好美,岛屿的形状犹如一只亮彩的眼睛,是一处物价非常廉价的旅游目的地,也是一处让人想要久住的小镇。

在这座湖泊岛屿附近,有着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玛雅蒂卡尔遗址(玛雅文明中最大的遗弃丛林都市),《星球大战》中反抗军基地外景拍摄地就在这里。由于附近多处玛雅遗址的旅游开发,让这座以前毫无名气的弗洛勒斯古镇,现在终于有了一座自己的国际机场——弗洛勒斯岛机场(Flores International)。

颜色丰富的古镇坐落在佩滕伊察湖上,这座湖泊最深处达50米,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且没有湖泊出水口,湖水是通过地下溶洞群进行泄水,水位较为稳定。初看这座小镇布局和建筑,你会觉得这是一座典型的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堡垒据点,岛屿四面湖泊围绕,只有一条细细的人工长堤相连,长堤中间位置,还有关卡堡垒的遗迹,这里是守护岛屿的门户,24小时有保安人员检查来往人员和车辆。古镇岛屿地形易于防守,对于危地马拉这种到处是丛林的区域来说,湖泊附近有大片肥沃土地的平原,堪称是绝佳的定居点。

查询历史资料之后,我发现这座小镇的历史远比想象的更为幽深,弗洛勒斯这个地方原名为塔亚索,古地名可追溯到9世纪,长期属于玛雅帝国的领地。15世纪,西班牙人开始在当地活动,从与当地人和平的物资交易到尝试传教,再后来发动战争和残酷的殖民统治。西班牙人与当地玛雅人的战争进行了一百多年。当地的伊察族马雅人在几经战败之后,最后选定这里的湖心岛,建立了一座被称为塔亚索(Tayasal)的玛雅新城。1697年,这座玛雅人最后的要塞被西班牙殖民军攻克并摧毁,居民也被屠杀殆尽,之后西班牙殖民者在玛雅据点之上,建设了弗洛勒斯殖民据点,并以此据点来控制周围的广大地区,这里也渐渐成为一处茂密丛林中,极为非常重要的战略重镇。

然而,今日的弗洛勒斯早已是一个西班牙和玛雅文化高度融合的旅游区,岛上居民以西班牙和玛雅人混血为主,湖心岛治安管理较好,是外国游客主要住宿、餐饮和酒吧的区域。岛上的房子多采用鲜艳的颜料涂装,相邻的房子采用不同的颜色,房子的门窗、立柱、屋顶所用颜色和墙面颜色不同。玛雅样式的茅草圆屋顶,以及西班牙样式的四方屋顶在小镇上都可以见到,整个小镇看起来非常多彩,山丘起伏的地形,更加突显出成排房屋的轮廓。

时至今日,这座小镇上还保留了很多独特的民俗传统,此次我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个当地节日。节日当天,岛上居民用音乐和鞭炮,采用街上巡演的方式,表演驱逐“女鬼”的仪式,仪式上“女鬼”是用套头木假人所扮演,这些内容都从来没有听说过,让人大开眼界。

多美尼克-罗索




多米尼克是个加勒比海的岛国,首都叫做罗索,整个国家由岛屿组成,其中居住在首都的人口占到了全国的1/3左右。这座首都大岛是被哥伦布所发现,后来英国和法国为了争夺这座岛屿,足足斗争了几百年,1978年多米尼克从英国独立,目前属于英联邦成员。首都所在的岛屿是一座火山岛,是向风群岛中面积最大的火山岛,这里处于传统的飓风走廊之上,又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所以岛上建筑都较为低矮,没有特别高的建筑,历史建筑残迹较多。  

多米尼克属于勒比海岛国中经济较好的一个独立岛国,从高处看这座城市非常壮观,房屋样式种类多样,而且多涂有非常艳丽的颜色,很有美洲色彩城市的感觉。城里有罗马天主教教堂、圣乔治教堂、博物馆以及植物园,市郊有瀑布和温泉要塞遗址等,海湾里还停泊着巨型邮轮和风帆帆船训练舰,蔚蓝的大海,美丽的沙滩,非常梦幻。

这个岛国除了传统热带经济植物种植业外,旅游业和离岸金融是这里的主要经济支柱,这里也是加勒比海上的一处著名旅游胜地。一般在英国地区信仰新教人口比例会较高,而这座岛屿上由于历史移民人口构成原因,信奉天主教的人口占大多数,西班牙文化在这里较为流行,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让这个岛国首都的房屋颜色变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