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灵魂去摄影

接触摄影的契机是女儿刘小朵的出生,从那以后,我曾登上过6000多米海拔的高峰拍摄极限风光,深入过贫民窟、非洲丛林等留下珍贵的照片,也曾22次进入西藏,怀着敬仰之心拍下三年时间的藏区生活。透过镜头,我感受着这个世界的壮阔与荒凉,也感受着这个世界的温柔与浓情。




勤奋的刘小朵


作者介绍:

现居德阳,视觉艺术家;主攻人文,风光类创作;长期游历国内外进行拍摄创作,探索以及记录社会的群体关系与独立特征;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游历了近5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百余个城市;为《国家地理》工作数年,作品有:《硫磺旷工》《在沙尘暴中的虚拟城市人》《以鱼之名》等;职业供稿人,与佳能中国、网易LOFTER等合作;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高校开设讲座;“星粲工作室”联合创始人,组织会集职业摄影师与摄影爱好者6万余人。






01

北极探险


北极,这是世界的一片净土。在昼夜不分的色彩变幻中,我们欣赏诡异壮美的冰山川,追寻憨态可掬却也具备攻击性的北极熊,以及如梦似幻的极昼。我们从上海出发,在迪拜转机首站到达了挪威的奥斯陆,再到冰岛的雷克雅未克,登船“前进号”出发前往北极探险。


“前进号”这艘著名的邮轮以探险家F·南森最著名的极地邮轮命名,专为适应南北极水域而特殊设计。经过一夜的航行,我们来到了北极之行的第一站伊萨菲厄泽,冰岛西峡湾区的一个城市。来到这里你会感觉仿佛走到了世界的尽头。这里是西峡湾最大的定居点,在令人眩晕的群山和深深的峡谷中,除了群鸟的声音,整个世界都是荒凉而平静的。


我们并没有停留很久,很快又踏上了行程。当我和朋友们正在船顶美美地泡澡,忽然听到了船上的一声长长的汽笛,接着就响起了船长的声音:“恭喜各位游客,欢迎你们进入北极。”兴奋的我们从浴缸爬起来,飞快地跑到船头,进入眼帘的除了茫茫的大海,并没有其他标志,能提醒这里已经是北极了。


经过一夜的休息,清晨我们接到了登陆的通知。扬马延是北极圈内的第一个登陆点。这里地势高峻,海拔2277米的贝伦贝格火山是全岛最高点,设有气象台,供很多科学家进行气象研究。


新奥勒松是这次行程中我个人最期待的登陆点。它位于斯瓦尔巴群岛的西侧,中国的黄河科考站就坐落在这里,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


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中国也成为第八个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的国家。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科考站的小伙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摄制组进入科考站参观和采访。


我们来到了世界上最北端的酒吧texasbar,一百多年前其实这里是猎人的居所。后来随着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保护,这里早已荒废,但室内的陈设依旧井井有条。可以想象要是哪天有人在这里流浪迷路,或是一时之间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还可以在这里小住个把月。


mushamna的行程需要徒步上山,我一直坚持穿自己的登山鞋,事实证明了我的错误。上山不久我就陷进了沼泽之中,随行的探险领队把我和我的鞋子从沼泽中拔了出来。我穿着湿透了的鞋子在山上继续徒步。


下山来到海边,一个挪威大爷在这里修建了一个房子。很早以前他在这里打猎,主要捕杀北极狐和鸟类。后来国家禁止捕杀野生动物后,这个房子被挪威政府征收了。谁都可以来住,但基本也只有大爷自己夏天过来度假。我们运气非常好地遇到了大爷。他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了他如何打猎和与北极熊斗智斗勇的故事。


北极之行就这么结束了。北极是一个净土,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造就了这样一片土地。人类定居在北极,让这个冰雪充满生机,却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灯红酒绿,这个地方不仅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一生必须去一次的地方,也是一个向往自由、追逐梦想的人必须去的地方。站在世界的最北端,也许不一定会是你想象中的那个样子,但绝对会比你想象中的更精彩。





02

苦乐大凉山


大凉山,中国西部山脉。在四川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内,是大雪山的支脉。


关于大凉山,我们听过、看过很多报道。最开始朋友说去大凉山我是拒绝的,朋友说:“你去看看吧。先别下结论。”


最终我还是去了。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天光、云影、绿树、青山、河谷、浅滩,层层叠叠的梯田边,像绿毯子一样的坡地上,牧童玩耍,牛羊悠闲,错落山间的房子里,到了黄昏,有袅袅的炊烟。


算不得仙境,但基本能满足所有浪漫的想象。


就这样来到了大凉山。最热情的永远是孩子们,特别是当热情被点燃的时候,孩子们愿意配合你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大孩子是不会和小孩子一起玩耍的,这似乎到哪里也是一样的。当小朋友和我们早已打成一片的时候,大孩子们还在远处观望着,直到我们拿出了各种文具。


小朋友的眼神中是清澈的,看不到杂质的。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他们也许不知道大山外面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但并不影响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和亲人。


一位奶奶把我们请进了家,确实是一个很简陋的家。可家里有着一切应该有的基本用具,一家人是满足的,是快乐的。从最开始的见面,到最后的分别,我们都没有见到这清贫的一家人抱怨过什么。





03

探访“蓝色炼狱”


冷艳而神秘的蓝色火焰,有着令人震撼的美丽,也处处释放着危险的气息。这些翠绿色的火山湖是世界上公认的酸性最强的火山湖。伊真火山高约2600米,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活火山,由多个小复式火山组成。


环太平洋火山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全长40000千米,呈马蹄形,是地球上地壳运动最活跃的区域。火山带内有无数列岛、火山和海沟,全球80%的活火山都在此区域内。有着“千岛之国”别称的印度尼西亚身处其间,包揽了其中近20%的活火山,是名副其实的火山国。


对热衷冒险的我来说,这相当具有吸引力。2019年6月,团队一行人在查阅资料后,决定将此次的印尼之行纳入长期项目的一部分,并将伊真火山作为此次拍摄的重要基地。


想要拍到伊真火山最独特的一面,就必须登上火山进行拍摄。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尽管第一次登山前做足了准备,还是碰上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危机。


第一个危机,就是登山路途的复杂性让人始料未及。从东爪哇的外南梦市区出发,我们乘坐吉普车一路舟车劳顿才抵达登山大本营的停车场,稍作休整后再通宵登山。伊真火山的开放由火山状况是否稳定决定,不巧的是我们选择前往的时段,刚好是伊真火山极不稳定的时候,火山湖散发的毒气浓度过高,随时都可能收到景区临时关闭的通知。国家公园出于安全考虑,又将伊真的开放时间从凌晨1点延迟到凌晨3点。因为伊真特有的硫磺蓝火,在白天不能通过肉眼直接看见,所以我们只有在天亮之前赶到山顶,才能一睹蓝火的真容。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决定碰碰运气。毕竟,地壳活跃的危机同时也意味着令人惊叹的景色。


时间紧迫,在开园的那一刻我们带上设备迅速起程。大本营之后的道路车辆无法通行,徒步是仅有的参观方式。途中遇到一处可供游人休憩的小卖部,但周边的硫化物浓度很高,停下休息很不现实,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进发。之后的道路更加难熬,到达火山湖口后,需要走过一条非常陡峭的“之”字形小路,才能来到硫磺喷口。有多处路段需得手脚并用才能越过,在我们到达目的地那一刻,已经筋疲力尽。


除了攀爬过程的艰辛,伊真给我们最大的难题是浓雾和毒气,它使我们的登山过程既缓慢又痛苦。这些毒气和浓雾,很大程度来源于那个宽约1000米的火山湖。湖泊四周寸草不生,非常荒凉。如若登山过程中稍有不慎,跌入湖中,皮肤会受到很严重的侵蚀。


除此之外,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无处不在的二氧化硫。伊真火山口附近地面存在大量的高纯度硫,刺鼻难闻,熏得我们涕泗横流,眼睛红肿无法视物。虽然前期查阅了许多资料,早有心理准备,但只有真正临到现场,才能体会到硫化物超强的毒性。


既幸运又不幸,拍摄一周左右时,伊真火山因为强烈的地壳运动,湖底喷出的三个气孔散发出巨量毒气。山体轰鸣的巨响伴随湖水的翻滚,如同凶兽在地底猛烈地咆哮。毒气伴随着硫磺矿燃烧的烟雾,比蓝色的岩浆更可怕。硫酸湖的上方仿佛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通往地心的入口也是最致命的风景。当所有人都在撤离的时候,我们戴着防毒面具坚守在火山口进行拍摄,对我们来说,此行的目的就是:捕捉大自然最狂野的一面。


我站在距离岩浆只有两米的地方拍摄,毒气让我几乎晕厥。伊真火山是一座一直处于燃烧状态的火山,或许大多数人对活火山敬而远之,认为它是危险的化身。然而伊真火山的危险却并不如此强烈,正是由于它这种“可接近的危险性”,许多探险者慕名前往。


提到火山岩浆,大多数人脑海中的印象是炽烈的红色焰火,熊熊燃烧。然而在地球上,有两个神奇的地方能看到这种诡异妖娆的蓝火。其中一处,就是位于印尼东爪哇的伊真火山。火山口喷涌而出的液态硫磺与空气发生反应后燃烧,会产生蓝色的火焰。尤其夜晚,浓烈的烟气中,闪耀着一片片蓝色的火焰,魅惑而危险。正是由于伊真火山奇特的地形和难得一见的蓝色岩浆,我们才决定就算设备就此损坏,也要坚持拍摄岩浆爆发。




对话作者

Q&A


Q

你在伊真火山的经历非常独特,除了火山的景色,还遇到了哪些人文故事?

A: 伊真火山硫磺含量丰富,大量的工人在这里从事硫磺采集工作。除了自然流出的之外,工人们为了加快采集进度,安装了大量陶瓷管道,将内部硫磺引出来,待其凝固变硬之后,用工具把硫磺撬下来。一块一块的硫磺,就这样被装进筐子里抬走。


一位被村民们誉为“火山传说”的硫磺工人Madusen,一次能挑起一百千克硫磺。我请他展示肌肉,结果却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实际上他的身材很瘦弱,皮肤黝黑,一百千克硫磺就这么难以置信地压在他肩上。我问他如何看待这份工作,他笑了笑说:“只是个养家糊口的工作罢了。”


在当地,硫磺有着“流动黄金”的美誉,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工业材料。然而工人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劳作一天所得,只有区区几十元人民币。他们的饮食非常简陋,基本饮食就是一点米饭加上少许豆腐。这样的一餐,很难支持工人们一天繁重的劳动量。据工人自己解释,选择长期食用豆腐,是因为豆腐中含碱,可以抵消日夜在硫化环境工作中的毒气。除了白天沉重的搬运,硫磺工人晚上还要在山上的工棚值班,防止发生意外。


Q

什么时候开始确定自己想往人文摄影这个方向走?

A: 5年左右时间了吧,因为我觉得自己拍其他的类型并不是很擅长,跟模特沟通不是很擅长,我对于这个事情把控不到位,拍出来的东西就像一个单纯的客片,没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打动不了别人。


如果从根本上不喜欢这些东西的话,你拍得再久再多也不会精通的。


Q

一件好的人文作品应该有怎样的元素?

A: 我觉得艺术或摄影没有所谓的好,只是看你在拍什么东西,看你在做视觉性的东西还是内容性、思想层面的东西。我们经常看到的东西国际性的比赛觉得他对于画面像素、画质的要求都不是特别高,这涉及直接摄影和间接摄影的一个差别了。


直接摄影比如国家地理可能会追求一些极致的环境、一些更多猎奇性内容,后期光线比较华丽,但对于间接摄影来讲相机手机都不是重要的,后期也不重要,可能风格手法要与你想讲述的故事思想配套的,更多的来讲间接摄影对于器材要求已经不高了,想法是什么,能不能通过作品或手法把想法传递出去,才是最重要的。


Q

如何拍出有故事性的作品?

A: 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的画面是能具备一张照片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的,但有的画面必须通过组图,也取决于你想讲多大的故事。对于照片来讲,就是一瞬间的事情,看照片的时候看的角度解读的方向可能都不一样,解读出来的内容肯定也不一样。就好比我在大凉山拍了一组《三餐》,在微博上有很多人发那组图,自己改了名字,叫什么扶不起的贫困县。但我当时拍这组照片并不是想这样讲,我的本意是想通过孩子的一日三餐来表达他们的现状,这个现状的背后是值得去思考的。




TIPS

关于旅行季节

每年的7月份是北极气温最好的时候。虽然早已进入了北极圈,但是天气却与冰岛无异。

关于地理位置

扬马延岛是欧洲大西洋北部的火山岛,在格陵兰岛和冰岛之间,面积372.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