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这几个小众秘境,听到名字就想出发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川西高原就像万花筒一样,被造物主赋予了更多壮丽的奇观。这一次,我决定寻找那些原始的小众秘境,领略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奇幻的糜棱岩地貌,感受壮阔的草原景观和投喂土拨鼠的乐趣。




神秘的木雅圣地


✦  


当汽车途经康定这座高原名城后,开始沿318国道蜿蜒而行,慢吞吞地翻越海拔4962米的折多山。此山是进入西藏翻越的第一个高山垭口,被称为“康巴第一关”,因其弯道众多,当地流传着“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遗憾的是,到达垭口时云雾弥漫,无法眺望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贡嘎雪山。


翻过折多山,便来到木雅圣地。“木雅”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栖息在折多山一带,有学者认为他们是古代党项羌人与本地土著先民繁衍的后裔。他们喜欢将瓢、茶壶、锅、碗等生活器具擦得锃亮,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以此彰显主人的勤劳和富裕;同时他们保留着党项人崇拜白石的传统信仰,在屋顶四角堆叠白石,或在山崖路口用白石代替玛尼石堆。


乘观光车前往木雅圣地景区,四周高山起伏,葱绿的草场上牦牛和羊群时隐时现,间或看见路边的白色玛尼石堆,但却没有发现木雅藏民和民居建筑。站在高高的观景台,脚下的山谷云雾弥漫,狂风袭来,翻涌的云雾就像丝绸般翻滚涌动,如梦如幻。


此时,阴沉沉的天空下起暴雨,我赶紧返回游客中心,乘车前往新都桥落宿。但临走之前,我突然瞥见远处的折多山,在云雾的弥漫中十分壮丽。




聆听草原之歌


✦  


清晨的新都桥镇,空气凛冽,公路两旁矗立着一棵棵高大粗壮的杨树,农田里被收割的青稞堆酣然而眠,仿佛等待着春天的降临。这个被称为“摄影家天堂”的地方,我并未逗留,离开川藏线,沿215省道去往塔公镇。


塔公镇有一片广袤的草原,草原入口处耸立着一座塔公寺,鲜艳的红色外墙上矗立着一排白色佛塔,映衬着远处的雅拉雪山十分神圣。这座寺院已有千余年历史,是康巴地区藏民朝拜的重要圣地,常有无缘去拉萨朝圣而到塔公朝拜也有同样功德的说法,故塔公寺有“小大昭寺”之称。


据当地传说,塔公寺的修建与文成公主有关。当年,公主进藏时经过此地,一尊释迦牟尼佛像在地上仿佛生了根,无法移动,公主遂命令众人复制一尊佛像留在塔公并建立寺院,因此塔公被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


塔公寺除了塔林景观和精美佛像外,还有一个令人震撼的建筑奇观,那就是前往观景台的栈道上,可以看见108斤黄金修建的大殿屋顶,金碧辉煌,耀眼夺目。而四周绵延的草原,在每年夏季时,当地人会在草原上举行热闹非凡的“耍坝子”,一顶顶帐篷五颜六色,其中赛马和歌舞等表演活动,为这片草原注入了一抹厚重的民族风情。




魔幻的墨石公园


✦  


距离塔公草原不远的墨石公园,是中国唯一的高原石林,草原、湿地、花海组成的高原景观,被誉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第八美”。墨石公园分布着成片的糜棱岩,因青藏高原隆升挤压形成,冬春两季呈浅灰色和浅蓝色,夏秋两季呈亮蓝色,一天之中也会变幻出不同颜色。公园周边还有虫草、贝母、狼毒花等珍稀植物,也是喜马拉雅旱獭、藏马鸡、岩羊等野生动物的乐园。值得说的是,这里有一种植物叫芒苞草,距今已有2亿余年历史,比恐龙还要古老,它的发现为板块学和大陆漂移学提供了有力证据。


站在崖边望去,拔地而起的石林万峰汇聚,刀砍斧削般的造型勾勒出硬朗的肌理,根据远近、高低、角度的不同而变幻出万千造型。沿着栈道走下山,意外发现路旁的石壁上被当地牧民描绘着许多图案简单的壁画,对我来说无疑是小惊喜。走到山下的草坪,绿草如茵,牦牛漫步,一幅清丽的高原风景画就这样在眼前徐徐展开。


在草坪近距离观赏石林,那些布满纵向褶皱的山体极为震撼,无论大场景还是小细节,无不令人感受到奇幻的视觉景象。随后,我穿过沙棘林来到谷底,灰黑色山体犹如坚不可摧的城墙,泯灭了所有生命痕迹,独特的地貌特征宛如异域星球。我拾起地上的糜棱岩,轻轻一搓,指尖留下浓重的污渍,方才明白这些山体在风雨的侵蚀中会随着水土流失,而新的糜棱岩又会从土里渐渐显现。




莫斯卡的美好回忆


✦  


在丹巴县城,我与网上结识的驴友徒步前往莫斯卡村看土拨鼠。莫斯卡是一个原始村落,藏语意为“祥瑞平坦的地方”,海拔3900米,横跨甘孜和阿坝两州,是道孚、金川、丹巴三县的高原牧场。传说,格萨尔王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目前进村的道路是从丹巴出发,穿越76公里的原始森林,驱车要3小时,徒步要15小时。


进入莫斯卡的村路蜿蜒在狭长的山谷里,溪水潺潺,空气纯净,由冷杉、草地、碎石、苔藓组成的原始森林景观,在雾气的氤氲下透着幽幽之感。中午时分,我们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休息,一辆面包车停了下来,师傅得知我们前往莫斯卡,便说道:“你们一定要在天黑前到,不然晚上有狼!”接下来的路程,大家的步伐非常快,中途不敢停顿休息。终于,我们在傍晚时分来到了村子,并在草地上安营扎寨。就在昏昏欲睡之时,突然听见一声又一声的狼嚎,吓得我一整晚都不敢睡觉。


惶恐不安地度过一夜,帐篷外响起窸窸窣窣的响声。我好奇地钻出去,只见同伴们早已醒来,他们的身边围着好几只土拨鼠。忽然间,我的小腿被某个物体撞了一下,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土拨鼠,它正毫不胆怯地趴在我的腿上索食。于是我拿出馒头片,丢在小家伙的嘴里,它立马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脚边又聚集着好几只土拨鼠,我将馒头片在它们头顶晃来晃去,测试它们是否会为此打架。果不其然,小家伙们你推我、我咬你,互不相让,真是可爱极了。


有趣的是,这些小家伙非常会享受生活,酒足饭饱后,它们常常用屁股充当“椅子”,竖起身体休息,或是拖着圆滚滚的身体回到洞穴里睡觉。而更多的时候,小家伙们看见游客会立即发出尖锐的叫声,似在招呼同伴:“人类来啦,有吃的啦!”三三两两的土拨鼠瞬时从洞穴里涌出,将游人团团包围。


“虽然土拨鼠喜食牧草,但遇到危险时会主动发起攻击,且身体里潜藏着隐形病菌,一旦人被咬伤,极有可能感染各种疾病。”一位藏族大叔告诉我们,如今越来越多的游人来到莫斯卡,不管什么食物都往土拨鼠嘴里塞,导致它们越来越胖、越来越懒惰、越来越聪明。藏族大叔指着一个又一个洞穴,继续说,“这是土拨鼠的窝,冬天它们就待在里面,春天才出来。”


莫斯卡仿若一座孤岛,四周包围着高山牧场,整个村子只有百来户人家,十几分钟便可逛完全村。这里的村民大多以放牧为主,他们从远古走来,额头写满了祖先的故事,眼里镌刻着圣洁的太阳,胸膛绵延着雪山的柔情,当飞舞的经幡响起阵阵念诵,他们的头脑中蕴藏着智慧之光。而他们的民居建筑也渗透着浓郁的藏式风情,其材料大多由石头和泥土垒砌而成,再刷上白漆,配以色彩鲜艳的彩绘增添生气,最后在屋前屋后种上鲜花,显露出别样的高原文艺气息。村中的金龙寺是一座古老的寺院,每逢节日便会表演藏戏,最经典的是《格萨尔王传》,讲述这位雪域英雄降妖伏魔的故事。


我在村中游览时遇到一位男孩,他告诉我,莫斯卡的村民对子女接受学习教育的意识不强,他们更多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一名合格的牧民,即使村里有学校,上学的也大多是年龄稍大的男孩,女孩则待在家里。


离开莫斯卡村,我和同伴乘车返回丹巴县城,透过车窗最后看了一眼这座原始村落。我真诚地希望,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以后能走出这片原始森林,看见更加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