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以色列

以色列,一个既神圣又神秘的中东国家,在经历无数次浩劫之 后,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在这片土地上懂得珍惜和平,友好相处。尽管偶尔还会嗅到火药味,但这丝毫不会阻止世界各地朝圣者来此的脚步。不管你信与不信,当踏上这片土地时,一场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也就此开始了。

走进“三教圣城”耶路撒冷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哪些城市在历史中经历了无数战火,我想耶路撒 冷必是其中之一。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把它奉为圣城,老城被划分为四个区域。清晨或日落,随便爬到老城的一个制高点,或是登临橄榄山,站在那里呼吸耶路撒冷的空气,你都会热泪盈眶。无论你是否与巷子里行走的信徒有着相同的信仰,在耶路撒冷住上几天,你都会感受到这座城的一砖一瓦是多么令人敬畏,目及之处触碰到的是千年的历史,体会到的是神圣与尊严,还有一个民族的倔强与顽强。以色列建国总理大卫·本·古里安在他的《战争日记,独立战争》 中曾这样写道:耶路撒冷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如果一个国家有灵魂的 话,那么耶路撒冷就是以色列的灵魂。 从雅法门进入耶路撒冷老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老的城堡, 没错,它就是大卫塔。但大卫塔并不是大卫王的宫殿,而是希律王建造 的行宫。大卫塔曾是耶路撒冷老城的制高点,其作为耶路撒冷著名的防 御工事代表着战乱纷繁的岁月。谁承想,如今这里成了了解耶路撒冷历 史的一扇窗,夜晚的圆形露天剧场会举办令人震撼的声光表演,或演奏 一场高雅的音乐会。 公元1世纪,犹太人建立的第二圣殿被罗马人摧毁,仅保留住了位 于第二圣殿西侧的墙。虽然墙体经岁月变迁只剩下断壁残垣,但你看那 千百年来对着西墙低声祷告的犹太人,还有石缝中塞满的白色纸条和拼 命生长的植物,你会懂得,西墙是属于犹太人的西墙。 伊斯兰教把耶路撒冷作为第三大圣城。这里的圣殿山顶部有两处地 标性建筑——阿克萨清真寺和岩石圆顶清真寺。其中,岩石圆顶清真寺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圆顶高54米,直径24米,外立面呈八角 形,墙壁由大理石砌建,以马赛克彩色瓷砖装饰。几经翻修,这座清真寺的木屋顶变成了金色穹顶,让它无论白天 还是夜晚都大放异彩。全世界的基督徒都向往去耶路撒冷朝圣,因为耶稣在这里被钉上十字架、掩埋、复活、升天。越来越多的朝圣者选择重走苦路以示追随耶稣的足迹。苦路是耶路撒冷老城的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共14站,见证 了耶稣背负着十字架走向刑场最后的时光。 很多人都质疑苦路存在的真实性,但无论如 何,有一件事是无疑的,那就是它早已成为 基督徒追随耶稣足迹的精神之路,就像是犹 太人面向西墙终日祈祷。

特拉维夫,活力与开放的艺术之都


如果说耶路撒冷总有一种与历史对话的 深沉,那么特拉维夫给你的感受定会大不相同。在希伯来语中,特拉维夫的含义是春天aviv)的小丘(tel)。这里和其他地中海沿 岸的度假城市一样,沙滩、比基尼、酒吧、购物中心、集市、夜生活,一应俱全。 从哥顿海滩一路走到耶路撒冷海滩,你都会看到远处海边矗立着一座土耳其钟楼,那里就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雅法老城。老城建在一座小山丘上,石板路铺就的寻常小巷,一边通往地中海,一边连接中心广场。不知从何时起,老城和十二星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里分布着十二星座喷泉、十二星座罗盘,刻着星座的许愿桥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追星”。 2003年,以包豪斯建筑群著称的特拉维 夫白城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准确地说,这份荣誉是授予最大 规模集群的一种建筑风格。白城保护区内不 允许再新建和改造现有建筑,也不允许建 摩天大楼。每周六中午11点,一场名为包豪 斯·白城的免费主题之旅吸引众多游客跟随 向导的脚步,以建筑为切入点,探寻建筑背 后隐藏着的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场长达2个小时的主题之旅赢得了游客们的赞赏

死海,让人不“浮”不行


《死海不死》的课文影响了几代中国 人。从耶路撒冷驱车一路南下,向内盖夫沙漠挺进,一路上都是单调的黄色和刺眼的光线,直到左侧车窗开始出现一抹蔚蓝,既而是一片深邃的蓝,这就是世界陆地的肚脐眼,海拔最低的盐湖——死海。 除去南极和北极,地球陆地最高海拔在 珠峰,最低就在死海。死海是位于海平面下 400多米的盐湖,每升海水含盐量达340克, 是一般海水的4倍之多。在这里,想跳进海 里寻死是不可能的,你最好放弃这个念头, 学其他游客拿一份报纸,走到距离海岸2—3 米的地方放轻松,坐下去,保持平衡,享受当下。在死海漂浮的奇妙感觉就是,关键时 候,总有人“托你一把”。永远减肥不成功 又能怎样,在死海,没人在乎你的重量,因 为你不“浮”都不行。

马萨达,沙漠中的精神堡垒



在沙漠与死海谷底交界处的山顶上,有 一处以色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萨达国 家公园。乘坐缆车俯瞰脚下狭窄的蛇行路上坚持步行登山的游人,这座建在450米高悬崖 上的希律王统治时代的宫殿群,如今我们只能通过残存的遗址想象其昔日的奢华与壮观。让马萨达扬名内外的并非建筑本身,而是这里的人与发生在这里的事。对于游客来说,最好在登缆车上山之前先去入门处的博物馆,通过展品和影像了解发生在公元73年 的悲壮史歌。960名犹太勇士宁死不做活俘 虏,集体殉难反抗罗马军团,为“马萨达精 神”注入了真正的魂魄。

必入之“坑”——拉蒙大峡谷


从特拉维夫沿着40号公路盘山行驶,与 死海相反,这次的海拔一路攀升,直到2小时 后抵达以色列中部的密支佩拉蒙小镇,也就 是此行目的地拉蒙大峡谷( Maktesh Ramon)边 缘的小镇。在希伯来语中,“Maktesh”意为 “陨石坑”,但眼前这个像月球表面坑坑洼 洼的地貌并非陨石撞击而成,而是东非大裂 谷北部的延伸带长期经地下水侵蚀,自然风 化形成的独特地貌——侵蚀谷地。 站在海拔800多米的观景台俯瞰天坑,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出地球表面岁月的痕 迹,令人不禁感叹人类的渺小和自然的深 邃。如果旅行的探索可以给人以安慰,那么 来时的崎岖便不算什么。天坑呈巨大的长形 碗状,长度超过40千米,宽约9千米,深300 米,从内盖夫沙漠蜿蜒至以色列南部通往红 海的口岸城市埃拉特。查阅资料可知,世界 上迄今发现的类似的地貌一共有7处,其中2 处在埃及,其余5处在以色列,而拉蒙大峡 谷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拉蒙天坑是露 营、徒步、自驾游的天堂。在荒无人烟的沙 漠高地探寻生命的踪迹,身边不时有几只努 比亚野山羊出没。 现在的内盖夫沙漠多是小众自由旅行者 造访,但谁又能想到,如此极端恶劣的生态 环境,在历史上曾走出了一条绿洲、驼铃与 香料相伴的古文明之路。香料之路的意义比 古丝绸之路还要深远,全长2400千米,在以 色列境内的部分占150千米,分布在南部沙漠 中。鼎盛时期,在以色列驱赶着千匹骆驼的 纳巴泰人商队,通过地中海东岸的港口将香 料运往欧洲大陆。至今,内盖夫沙漠还留有 10个香料之路遗址,包括4座古城、4座城堡 和2个驿站,希夫塔(Shivta)正是其中一个 古城。

一路向北


从地图上看,以色列国土的形状如一把 尖刀,插入亚洲和欧洲交界的咽喉地带。在历史上,欧洲人通过以色列就可以轻松触碰到亚洲文明。当然,如果征服了这里,版图和贸易的扩张进程就更近了一步,这一点从以色列北部的诸多遗迹可以清楚得知。阿卡是以色列北部城市面向地中海的古城,也是欧洲人通往以色列的天然港口。奥斯曼土耳其时期,这里曾作为耶路撒冷王国的首都和最后据点,直到公元1291年被阿 拉伯人攻占。穿梭在老城最有名的阿拉伯市 场,清晨,商贩把刚从海里打捞的鱼虾摆到 台面,阿拉伯妇女搅拌着各种腌渍食品,这 里没有叫卖声,只有曾让欧洲人为之疯狂的 各种香料散发出来的味道。 加利利海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以低 于海平面213米成为仅次于死海的世界海拔第 二低的湖泊。与死海不同,加利利海周围没 有荒漠,而是满眼绿色的高地风光,山峦起 伏,光影飞舞,勾勒出最原始生态的美。耶 稣故乡、圣母玛利亚的报喜、约旦河谷的洗 礼,这些基督教中最神圣的标签让加利利海 地区闪耀着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光环。 位于加利利地区的山城拿撒勒具有别样 的风情,它是史学考证的耶稣的故乡。山城 的道路拥堵狭窄,到处是环岛,稍不留神就 会走冤枉路。作为基督徒的圣城,这里的居 民以阿拉伯人为主,是以色列最大的阿拉伯 人聚集城市。从耶路撒冷一路向北,耳畔告 别许久的宣礼声,没想到再一次回响竟是在 这座山城。 海法是以色列仅次于耶路撒冷和特拉维 夫的第三大城市,西濒地中海,背倚卡梅尔 山,因一座花园成就了花园城市的美名,这 座花园就是巴哈伊阶梯花园。巴哈伊阶梯花 园是巴哈伊教先知巴孛的安息之地,也是巴 哈伊教第二圣地。整座花园从卡梅尔山延伸 至海法港口,垂直高度达225米,极具波斯风 情的建筑风格,19级大理石砌成的平台式阶 梯,伴着潺潺流水、树木与盆景、雕塑与鲜花,完美诠释了对称之美。 山脚下的花园有座铜像玫瑰,远处繁忙的货运港口机器轰鸣依旧,戈兰高地残留的炮弹碎片不知何时被清除,基督徒的圣城耶路撒冷和拿撒勒上空还在传来穆斯林的宣礼声,谁能想到,以色列这朵娇艳的玫瑰与世无争,正安静地独自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