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的文化长廊

百山祖园区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遗产,灿烂多姿。香菇文化、青瓷 文化、宝剑文化、廊桥文化、畲族文化……印证了人类与自然长期和谐 相处,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历史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似潺潺流水,穿越 时间长河,滋润人的心灵。



寻梦菇乡

“路弯弯,山连山,百山祖下是菇……”百山祖园区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 发祥地,拥有悠久的香菇人工栽培历史。 2022年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系统“浙江庆元 林—菇共育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 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百山祖山脚的 龙岩村下,这方古老的土地便注入了无限生 机。眼前仿佛浮现香菇鼻祖吴三公,在伐倒 的原木树皮上剁上斧痕的场景,那天然的香菇孢子在空气的作用下,于树皮内形成菌丝 并意外地长出香菇……自然的恩泽在岁月长 河里,从未止息。百山祖山脚的龙岩村是香 菇鼻祖吴三公的出生地,吴三公祠就坐落于 村口。 吴三公被龙泉、庆元、景宁三地菇民奉 为菇神,立庙祭祀,包含庆元的西洋殿、龙 泉的凤阳庙、景宁的福善寺,不少乡村还有 各自的小型纪念场所。菇民们把农历每年三 月十七日(吴三公生日)和七月十六日至 十九日定为朝拜“菇神”的进香期,每到此时,诸方山货与美食云集于此,形成热闹非 凡的山区圩市,在此期间还举行菇民戏等文艺汇演,香菇文化的传承在这里得到最真实、最直观的展示。如今,庆元、龙泉两地都建立了香菇博物馆。伴随着香菇产业、香菇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历经800年风雨锤炼,香菇文化日益成 为这一区域的地标性特色文化。

匠心青瓷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始于三国两晋,兴于宋元,在南宋时期达到鼎盛,是与宋词、宋画等并列的“文化 符号”。2006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经 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2009年,它正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全球唯一的陶瓷类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辉煌灿烂的龙泉青瓷文化为百山祖文化 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又正是百山祖园区为龙泉青瓷提供了金、木、水、火、土等造物元素。“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 酸泛绿时”,千百年来,龙泉青瓷留给世人 的传奇,不仅在于它“绚烂之极,复归平 淡”的外表,还有它一直温润如初的传承。 这里世世代代的能人巧匠将大地的一块青泥 还原为千年不化的青山绿水之春,使人与自 然性灵得以统一,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处。 从“被仰望”的礼器到“飞入寻常百姓 家”的生活用品,龙泉青瓷的制瓷技术也在 不断升级。而历史悠久的龙泉青瓷并未迷失 于时间长河之中,关键还依赖于科技和创 新——2020年,龙泉青瓷作品“三叶草燔瓷 香插”搭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环游太空;今 年7月,龙泉青瓷屏扇亮相杭州国家版本馆, 200余樘层翠欲染的青瓷屏扇呈现了流淌千年 的宋韵风华。龙泉青瓷是当之无愧的“瓷海 明珠”、交流互鉴的“文化使者”。

张路明 摄


名城论剑

“天时地气,美材巧工。四者俱备,宝 剑出锋。”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铸剑鼻 祖欧冶子就在龙泉铸造了赫赫有名的龙渊剑 (后改名龙泉剑),开创了中国冷兵器的先 河。自此龙泉宝剑名扬天下,龙泉亦成了中 国宝剑的代名词。 龙泉市人文昌盛,素有“处州十县好龙 泉”的美誉。千年古城的悠久历史,催生了 璀璨宝贵的龙泉文化。龙泉宝剑始于春秋战 国时期,距今有2600余年。它以锋刃锐利、 寒光逼人、刚柔并济、纹饰精致四大特色而 著称,其选材考究,有“三斤毛铁半斤钢” 之说,锻打火候掌握得当,成分均匀,花纹 清新,淬火方式也很独特,研磨十分讲究。 龙泉宝剑的锻打技艺中蕴藏着丰富的文 化内涵,在中国兵器史、冶金史和艺术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健身武术器械和影 视舞台道具,还是赠送外宾的国礼,为海内外民众和剑术爱好者所珍视。龙泉宝剑锻制 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是龙泉最亮眼、最具代表性的黄金品牌。走进龙泉城乡,不仅随处可见青瓷宝剑元素,更能惊喜地发现,一批“工业锈带”在特色文化的加持下,变 为“创意秀带”“文化秀带”:城市文化客 厅、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青瓷文 化创意园、青瓷小镇、宝剑小镇、西街历史 文化街区、省级青瓷文化旅游度假区……成 就了龙泉“处处有历史,步步皆文化”的城 市品质。


张用权 摄


风雨廊桥

不论是在庆元,还是在龙泉、景宁,我们都能看到浙西南山区那道亮丽的建筑风——廊桥。清溪之上,廊桥座座,飞檐翘 角,古色古香,为隐匿于青山绿水间的小城和山村平添了几分古朴的韵味。智慧的山区人民就地取材,在溪流上建起风雨廊桥,据说廊桥除了具有实用的交通功能,还寄托着山区人民祈愿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各式廊桥历经风雨侵蚀,屡败屡修,风姿不减,依然完好地保持着原始的风貌,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在中国廊桥之乡庆元新建的廊桥博物馆里,完整地展示着廊桥文化的精华。廊桥家族中,木拱廊桥被誉为“在世界桥梁史中绝 无仅有的”的品类,是我国古代桥梁历史研 究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历 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庆元县仍保留着100多 座风格各异的古廊桥,不仅木拱廊桥遗存丰 富,而且具有很好的历史沿革连贯性,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木拱廊桥一应俱全。 其中,如龙桥、兰溪桥、咏归桥、半路亭桥等更是成了国内外廊桥爱好者趋之若鹜、一睹为快的对象。2005年,庆元木拱廊桥荣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 越奖。 廊桥总是与山城、村居相伴而生,与山 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关联,千百年来屹立 于此,早已与自然融为一体。龙泉的官浦垟 村、庆元的龙岩村、景宁的英川镇等,地处 深山,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地嵌于山水田园 间,古朴静美,每一次回首,眼前都是一幅 迷人的景致。古村落、古廊桥,山环水抱, 宛如现代版的桃花源。 一座座古廊桥,一处处古村落,一棵棵 古树,犹如一幅水墨画,充满着江南烟雨气 息。小桥、流水、人家组成的恬静画卷,无 声地诉说着千年沧桑,却日益成为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人们无比向往的山水田园和 精神家园。


林凤海 摄


畲族风情

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畲族人口占比高达 11%。作为别具风情的中国畲乡,景宁是浙江 畲族的发祥地,早在唐永泰二年(766年)就 有畲民迁入,畲族民歌、畲族三月三、畲族 婚俗、畲族彩带编织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畲乡三月三”被评 为“最具特色民族节庆”。 景宁生态优美,境内海拔千米以上山峰 779座,森林覆盖率达81%,拥有“中国畲乡 之窗”“云中大漈”国家AAAA景区和千峡 湖、炉西峡、草鱼塘等优质生态资源,是国 家级生态县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以畲族文化历史为切入点,景宁畲族自 治县畲族博物馆是一座全面展示中国畲族文 化和民俗风情的博物馆。它于2012年3月正 式对外免费开放,占地面积5544平方米,拥 有藏品6000余件(套),涵盖历史、宗教信 仰、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等多个方面,是畲 族人文历史的缩影。馆内设有主展厅、5个畲 族传统技艺主题小木屋和景宁畲族服饰馆。走进畲族博物馆,可以领略古老风情的独特 魅力。作为“中国畲乡之窗”,大均乡位于景宁 西南,乡域面积86平方千米,建于唐末。全乡 畲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5.4%。大均林地多耕地 少,生态优势显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然氧 吧。大均古村历史上曾是瓯江支流小溪流域的 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商贸经济繁荣,耕读风尚 厚重,形成了“三杆”文化,即笔杆、秤杆、 竹竿(撑篙),当地居民靠写契、写文书、做 生意和撑船撑排谋生。在建筑上,形成具有明 清风格的前店后院式山区商贸古街风貌和石板 街面,有“小溪明珠”“景宁最高学府”“浙南芙蓉镇”等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