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曼努埃尔的辉煌

曼努埃尔式是葡萄牙在15世纪晚期到16世纪中期,因极力发展海权主义,而在艺 术和建筑上出现的独特风格,取名自当时执政的曼努埃尔一世。这个建筑形式最早出现于巴塔利亚修道院的小教堂,并在曼努埃尔执政时期达到顶峰,等到他去世后,这个建筑形式依然盛行,并且随着葡萄牙的海军殖民,在巴西和印度等美洲和亚洲国家传播开来。

静静流淌的特茹河

12月初,从北大西洋吹来的风带点凉 意,伴着忽明忽暗的天空。在不远处传来阵阵的歌声,街头艺人拿着吉他轻快地扫着弦,偶有路人驻足聆听。那天特茹河畔的风很大,又一次吹乱了刚拨平整的刘海,我干脆就把双手插在口袋里,漫步在锃亮而又带着一点不平整的石板路上,走向发现者纪念碑的方向。数百年前,就在此处,水手们激情昂扬地挥动着手臂与陆上欢送的人们道别,带 着君主的祝福摩拳擦掌准备着去新大陆探险,而岸上的人们擦着泪水不舍地目送他们离去,悬着一颗心,怕他们此行一去不……而另一边,从印度远渡而来的货物 在这里靠岸,船上满载着数不清的黄金、 珠宝、丝绸、手工艺品、香料,这座城市 的财富甚至引起威尼斯共和国的妒忌。 如今,一切已恢复平静,大航海时代的里斯本已成为传奇,已成了历史课本中必 读的一课。有人把那个时期称作荣耀,有人却认为这是屈辱,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此,不同人在不同立场下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不同的。无可否认的是,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曾经是海上霸主,于15世纪走上了海上殖民 的道路,并在16世纪成为世界强国。发现 好望角的迪亚士,开辟印度新航线的达伽 马,第一个环球旅行的麦哲伦,都是从里 斯本的贝伦区启航,而如今,我正站立在 此处。 遥望着眼前的特茹河,它依然在静静地 流淌着……

传奇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

贝伦在葡萄牙语中的意思是指伯利恒(耶稣的出生地)。这里基本浓缩了里斯 本所有的遗迹精华,曾是大航海时代航海家们启程的港口,那个时代的荣耀大都集中体现在这里。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可谓是贝伦众多遗迹中最传奇的一处,是由曼努埃尔一世于15 世纪末启动的建筑工程,以纪念达伽马从 印度有功而归。这座修道院既是曼努埃尔 一世王朝的“万神殿”,也是对他统治时 期发现新世界伟业的歌颂。1755年,里斯 本发生了一场8.9级的大地震,三分之一的 城市被摧毁,五分之一的人口丧生,修道 院却幸运地逃过一劫。 这座雄伟的修道院毗邻里斯本前往东方 的航线起点——赖斯特罗海滩,最初建立 的目的,是给即将启航的船员祝福,让在 海上漂泊了数月甚至几年的海员们登岸时能第一时间感谢圣母玛利亚的保佑。在当 时,航海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很多水手与家人这一别可能就是天人永隔。因此,很多僧侣在这里奉命为水手的灵魂祈祷。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可谓是气势恢宏,建筑宽度足足为300米。想要把这座古建筑完 整地拍进画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最醒目 的南门位于修道院的中间位置,上面布满 了华丽而繁复的精致装饰,由很多山形墙 和小尖塔包围着。修道院为哥特式中世纪 结构,有很多精美的雕塑从石质建筑表面 凸出,就像印度教神庙一样装饰得华丽又 奔放。 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的建造经费来自胡椒 贸易的巨额收入,由迪奥戈·德·波伊塔 卡负责建造。那时候葡萄牙的船只遍布全 世界,给葡萄牙建筑师带来了各种迥异的风格与元素,因此在葡萄牙本土的建筑和 艺术上陆续涌现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 曼努埃尔式,取名自当时执政的曼努埃尔 一世。 曼努埃尔式可以说是葡萄牙对晚期哥 特式的改造,我们能在热罗尼莫斯修道院 外部和内部找到很多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影 子,但曼努埃尔式发展出了一种别样的韵 味。这是因为在曼努埃尔式的建筑中,夹 杂着大量亚、非、欧和南美的艺术元素, 这些风格独特的装饰大量出现在教堂、城 堡和宫殿中,从穹顶、窗格和屋顶上如雨 后春笋般长出,描摹了航海与东印度之旅 发现的象征符号,所以后人又把曼努埃尔 风格称呼为“大海风格”。 1517年,西班牙人若昂·德·卡斯蒂略 接替迪奥戈·德·波伊塔卡继续修建热罗 尼莫斯修道院,他渐渐地把该修道院曼努 埃尔式的建筑风格构思改为文艺复兴建筑 风格。屋顶的肋架拱顶设计、文艺复兴风 格的连贯八角柱、圆形浮雕的柱廊,让整 个修道院空间显得宏大、磅礴。 在耳堂左侧的小教堂里,安眠着多位 葡萄牙国王和他们的家人:恩里克一世、 曼努埃尔一世、塞巴斯蒂安一世、若昂三 世。除此之外,葡萄牙伟大的诗人卡蒙斯 和航海家达伽马两人的石棺也并排摆放在 其中。 修道院的回廊可以说是修道院最美的部 分,阳光透过雕饰精细又繁复的巨大窗框 洒进来,在曼努埃尔一世的纹章(航海所 用的浑天仪)周围,扭转造型的圆柱簇拥 着石质船锚和锚链、扭曲缠绕的缆绳、珊 瑚与海藻、海贝、珍珠和富有异国情调的 叶子,还有基督骑士团的十字架。它们如 同书写在葡萄牙海事历史中的字句,一点 一滴地点缀、修饰着过去的荣光。

目送水手的离去与归来

在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的不远处是里斯本的港口,港口边孤单地矗立着一座贝伦 塔,就像耸立在美国纽约入港处的自由女神像一样,早已成了葡萄牙的象征。作为另一个曼努埃尔式建筑的代表,贝伦塔和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同在1983年入选世界遗 产和2007年被评为葡萄牙七大奇迹之一。 贝伦塔是一座五层防御工事,建于曼 努埃尔一世时期的1514年到1520年间,用 来纪念达伽马成功航海世界一周以及保卫 位于贝伦区的港口和附近的热罗尼莫斯修 道院。它傲然屹立于海水之中,曾目送着 水手的离去,也迎接着水手的归来。塔上 装饰了许多曼努埃尔式的象征物,有石绳 环绕塔身,点缀着十字架、浑天仪和自然 界的动植物元素,还有圣殿骑士团的纹章 盾。最特别的是在岗亭的底座上的一座犀 牛石雕,彰显了葡萄牙航海家探索海外的 功绩。 这座犀牛石雕让我联想到一个艺术史上 的故事:在1515年12月,虔诚的曼努埃尔 一世打算把一头犀牛送给罗马教皇利奥十 世,可惜在运送途中,运送犀牛的船于一 月在热那亚海岸的一场风暴中沉没,犀牛 的尸体在海滩上被发现,剥制成标本后被 带到了罗马,有人将该动物的素描寄给了 纽伦堡的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于是便有 了那幅知名的犀牛素描图。 有兴趣的游客可以买一张修道院和贝伦 塔的联票进内参观,塔的每一层都是可以 单独进入的。比较有趣的是,由于贝伦塔 内部的楼梯很窄,每次只能容一人通过, 为了游客游览方便,每一层的出入口都安 装了指示灯,根据指示,游客的步调都变 得统一起来——要么一起向上走,要么一 起向下走,有时候因为别的游客步速缓 慢,我们不得不像在马路中央等待红绿灯 那样枯燥地等待指示灯变绿。 说实话,除了底层摆放着的一些大炮 外,其他的贝伦塔内部陈设我已经记不太 清了,但贝伦塔平台上的风光至今令人怀 念。在宽阔的平台上眺望着远处的大桥和大基督像,让我一时间忘了我是正站在文 艺复兴时期的古建筑中看着近代的建筑,有种古老与现代的时空交错感。

海上霸主的不朽纪念碑

离开贝伦塔沿着特茹河岸边走,在相距约一千米处就能遇见另一个著名的建筑:发现者纪念碑。发现者纪念碑上刻着33位 在航海时代作出贡献的人物像,领头的是 恩里克王子的塑像,为了纪念这位“航海 家”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而修建了这座 纪念碑。若是没有恩里克王子设立航海学 院,那么大概葡萄牙的历史将会沿着不一 样的轨迹发展下去,世界的历史也会因此而变得不同。纪念碑前面的地上有一块橘 色系的大地砖,有着世界地图的图样,描绘的都是葡萄牙曾涉足的地方,包括如今早已回归祖国的澳门。眼前的特茹河依然缓慢地流经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后注入大西洋,漫漫长河中,多少历史淹没在时间的大河里。曼努埃尔风格,随着葡萄牙帝国的衰落而渐渐地式微,走向了没落,但那些精致、典雅、华美的建筑,却化成艺术,永久地保留了下来,永远记载着葡萄牙历史的点滴辉煌,成了人类不可磨灭的共同记忆。